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汤斌官居一品,去世后家产为何只剩八两银子?

汤斌官居一品,去世后家产只剩八两银子,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清朝康熙年间,河南睢州人士汤斌,其清廉程度不逊于海瑞,曾做过工部尚书,这在当时为从一品文官,官居一品的汤斌,去世后只留下8两银子,丧礼费用都是朋友资助的。

汤斌祖上好几代都在明朝为官,他出生时已是明末,由于战乱不止,汤斌的家境大不如从前,但父亲对他的教育没有放松。俗话说,严父出孝子,在这种环境下长的的汤斌,从小读书就非常用功,估计不努力会挨揍,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能力。

公元1652年,二十七岁的汤斌入京赶考,参加三年的才有一次会试,结果一举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仕途生涯。汤斌起初在宫中负责编修史书,略显枯燥乏味,跟现代的白领差不多,每天三点一线。有时候,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汤斌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没有忘记给自己充电。

几年后,汤斌被派到陕西潼关担任道员,此处稍微解释一下,清朝时期道员通常为正四品,介于巡抚和知府之间,对于正值壮年的汤斌来说,已经相当不错。汤斌深知民间疾苦,去任职时没有搞大排场,只带着一个仆人前往潼关,并且拉了一箱子书籍。

康熙三年,汤斌收到父亲病重的消息,连夜赶回家中,不久后父亲病逝,按照古代孝道,他辞官为父亲守孝三年。守孝期满,朝廷并未立即启用汤斌,他经常跟顾炎武、黄宗羲来往,生活非常充实,且思想更加成熟,对日后有很大帮助。

又过了十几年,朝廷举行博学鸿儒科(不同于普通科举),汤斌终于等来机会,独自背着包参加,成绩在众多考生中名列前茅,此时的他已五十二岁。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什么时候努力都不晚,汤斌就属于大器晚成之人。

恰逢江宁巡抚岗位空缺,康熙经过慎重考虑,觉得朝中找不到比汤斌更合适的人选,所以直接让他做巡抚。汤斌在江宁充分发挥才智,成绩斐然,康熙又把他调回京城,给太子胤礽讲学。当时纳兰明珠权势滔天,文武百官争相巴结他,性格耿直的汤斌却不给明珠面子,因此被明珠记恨。

明珠指示心腹诬陷汤斌,想把他置于死地,康熙虽然没有听信谗言,却对汤斌不像以前那般重用。公元1687年,刚满六十岁的汤斌忧愤成疾,不久后去世。史书记载:“汤斌仅有俸银八两,其友徐乾学,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

世人对汤斌的评价很高,清代散文家方苞曾说:“国朝语名臣,必首推睢州汤公(汤斌)。”雍正也没有忘记汤斌当年的功劳,下旨让他入贤良祠,乾隆在位期间,赏赐他“文正”的谥号,是对汤斌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