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宋襄公:始终坚持所谓的仁义,不仅没能成就霸业,自己也命丧黄泉

宋襄公,子姓,名兹甫,春秋时期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在位14年。他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史记》虽然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得到过诸侯霸主之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知秀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齐桓公之后,宋襄公也想像齐桓公一样成就霸业但是楚国是他成就霸业上的拦路虎,而且楚国实力强大,宋襄公在与楚国决战的时候还想着想原来周朝打仗时一样双方摆好阵势,等双方都准备好之后才进行决战,但是战机不等人,就因为他的这种仁义最后宋国被楚国大败,他本人也受重伤,最后命丧黄泉。

襄公出世

宋襄公是宋桓公的第二个儿子但他是正室所出,所以其实宋襄公其实是嫡子。周惠王十七年,狄人讨伐卫国,攻入卫国首都,从卫国逃出来的卫国公民被宋桓公安置在了曹邑,但不知什么原因宋桓公夫妻俩不知道为什么闹起了矛盾,宋桓公就把老婆也就是宋襄公他妈休回家卫国了。

宋桓公病重想把王位给宋襄公因为他是嫡长子,但是宋襄公说:“目夷(宋襄公的庶子大哥)年龄比我大,而且忠义仁义,还是让目夷当王把。”

宋桓公把这话说给目夷听,目夷不受,为了不当王还逃到了卫国,最后还是宋襄公当了宋国国王。这件事有些人觉得其实宋襄公就是假惺惺因为如果目夷真的接受了王位,名声不好听而且也不是嫡长子朝中的臣子不一定会服他,而且宋襄公还有卫国的支持,说让给目夷不仅名声好听,而且在宋桓公心中的地位也更加好。

襄公即位

宋襄公继位后就封庶兄目夷为相,主管军政大权,辅佐自己处理朝政。还没等宋桓公下葬,齐桓公就约各路诸侯王在葵丘相会结盟,于是宋襄公前去相会。

在葵丘之会上,宋襄公不仅接受了葵丘会盟的盟约: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还接受了齐桓公委托他照顾齐国太子昭(后来的齐孝公)的嘱托,答应将来对太子昭予以照应。

平定齐乱

齐桓公死后,几个儿子争权夺利,齐国太子昭逃到宋国,因为齐桓公先前的拜托,虽然当时宋国还很弱,宋襄公还是收留了太子昭并且帮助他回到齐国即位。

宋襄公为了帮助太子昭继位,号召各国诸侯帮忙护送太子昭回国,但是因为人弱没人理只有卫国、曹国、邾国三个小国派了一些人马来。因为齐国的贵族对太子昭好有好感而且不清楚宋军的实力,就把就把无亏与竖刁杀了,赶走了易牙,迎回了太子昭,成为了齐孝公。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宋襄公是个信守承诺之人,虽然宋国还很弱但还是为了答应齐桓公的诺言帮助了太子昭。

图谋称霸失败反被擒

齐桓公让春秋时期的人看到了原来自己可以摆脱周天子称霸,但是当时有很多国君都想称霸,最后形成了以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和宋襄公这边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周襄王十三年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并且以盟主之位自居,引起齐君和楚王的不满,后来又自做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的同意就约定当年的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目夷看到宋襄公这中做法之后对他说,宋是小国,小国要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但襄公不听。在到盂地前,公子目夷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有变,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

宋襄公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赴会。

到了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楚国早埋伏好了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想借以攻取宋国,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其实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宋襄公有些天真,想靠着几个小国联合起来就想当霸主,为人也有些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劝,也许他遵守了仁义觉得各个诸侯也都是遵循仁义的人,但这种仁义也确定了他接下来的命运。

泓水之战失败受重伤

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他,襄公不听。

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能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相遇。

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打了。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

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教训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同时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失败以后,撤退到宋国襄邑的行宫里养伤。这时候晋国公子重耳经过宋国,宋襄公想得到晋国的军事援助,就听从公孙固的意见,送给重耳八十匹马。

第二年宋襄公伤痛发作,不治身亡。

宋襄公因为仁义治国,使得国力提升,但是也因为仁义使宋国在泓水之战吃了败仗,损失惨重,自己也被重伤。

在周礼已废的春秋战国时期,还在坚持所谓的仁义,不仅没有能够成就霸业,自己也命丧黄泉。

有人说宋襄公这是仁义有信,具有贵族精神;也有认为他虚伪残暴,是假道学的典型,我们现在看泓水之战宋襄公的做法觉得可笑,但也许正是他的这种精神才会在他没有真正成为霸主的情况下,司马迁才会在《史记》里把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