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三国时期蜀汉的平安三侯指的是哪些人?都担任过什么官职?

蜀汉,三国之一,为汉皇室后裔刘备所建立,国号为“汉”。这是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陈寿在《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中记载:“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在三国时期的蜀汉,邓芝镇守东边,马忠镇守南边,王平镇守北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即保卫蜀汉边境十多年的平安,所以,这三大名将,被后人称之为“平安三侯”。因为在镇守一方上取得的成绩,这三人都被蜀汉封侯。

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建兴十二年(234年),邓芝封阳武亭侯。而就马忠来说,则被封为彭乡侯。在汉末三国时期,封侯是对武将战功的肯定和奖赏,也是其地位的重要体现。不过,对于蜀汉来说,虽然拥有“平安三侯”这三位名将,可是,因为后期人才的凋零和匮乏,终究还是无法阻挡灭亡的趋势。

王平

王平在军旅中长大,不会写字,认识的字不超过十个,但是他能口述让别人代写书籍,都有意理。在此基础上,王平让人读史、汉一系列的书籍传记,自己在一旁听,能知其大义,论说的时候不会失其主旨。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王平这位武将,虽然不会写字,却拥有一个孜孜不倦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望。而这,成为王平能够在蜀汉独当一面的重要原因。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汉中之战中,原本跟随曹操的王平归降蜀汉,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裨将军。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从籍籍无名的牙门将、裨将军,王平一步一个脚印,被蜀汉升为后典军、安汉将军,这说明王平的能力一直在提升,从而受到了诸葛亮、刘禅等人的晋升。

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对于如今的汉中市,北界秦岭主脊,与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为邻,南界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广元市、巴中市毗连,东与陕西省安康市相接,西与甘肃省陇南市接壤。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发现,汉中就是益州的门户和咽喉,只要汉中可以固若金汤,益州就不会有被攻占的风险。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由此,对于王平来说,镇守汉中长达11年之久。在这10多年的时间中,王平作为汉中都督,击退了曹魏大将军曹爽等人的进攻,力保蜀国北方边境的安宁。

马忠

在三国时期,有两个马忠,一个在东吴,并在荆州之战中俘获了关羽,另一个则在蜀汉,并镇守蜀汉的南中一带。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刘备逝世。五月,太子刘禅继位,改元建兴。同年,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命马忠为门下督。建兴十一年(233年)诸葛亮以马忠代张翼为庲降都督。

“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常璩《华阳国志》)。“庲降” 乃招徕、降服之意。南中指今大渡河以南的四川、云南、贵州的广大地区。因此,作为庲降都督,马忠负有镇守蜀汉后方的重任。延熙十二年(249年),马忠在任上去世,其子马修继承爵位。

自公元233年担任庲降都督,到公元249年去世,马忠同样镇守蜀汉南部边境10多年。在这10多年的时间中,马忠多次率军平定叛乱,为诸葛亮、姜维北伐中原提供了一个平稳的后方,也即让诸葛亮、姜维北伐没有后顾之忧,并调配南中一带的物资支援蜀汉前线的大军。对于马忠这位名将,刘备给出了高度评价,表示:虽亡黄权,复得狐笃(马忠曾经的名字),此为世不乏贤也。

邓芝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刘备逝世后,邓芝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孙权所赏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邓芝升任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再督领江州。孙权多次与邓芝互致问候,馈赠丰厚。由此,对于邓芝来说,曾担任江州都督这一官职。江州在蜀国东南江水和西汉水(今嘉陵江)交汇处,水陆四达,也是蜀国的重镇之一。延熙六年(243年),因为在江州都督这一官职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邓芝被蜀汉后主刘禅就地迁任车骑将军,后被授予假节。

延熙十二年(249年),涪陵国人杀死都尉反叛,邓芝率军前往征讨,将其渠帅枭首,使百姓安居。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逝世。而这,自然蜀汉武将的一大损失。总的来说,对于王平、马忠、邓芝这三位名将,因为镇守蜀汉边境长达十多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所以被《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称之为“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不过,非常可惜的是,在平安三侯相继去世后,蜀汉人才凋零和匮乏的问题加重,从而在公元263年被曹魏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