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和姚崇的贤能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姚崇和宋璟占据着唐朝四大贤相的两个名额,他们是开创开元盛世的功臣,是公认的封建时代宰相的楷模,大臣的榜样。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是我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封建王朝之一,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这两大盛世成为封建时代政治清明、繁荣富庶的典范。

之所以能够成就盛世,除了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以及中间的武则天三位伟大的帝王外,辅助他们的宰相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如成就贞观之治的房玄龄与杜如晦,与成就开元盛世的姚崇与宋璟,他们功不可没,被后世称为“唐朝四大贤相”。

房玄龄与杜如晦,二人随李世民出生入死,一起打江山;一起发动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肱股。特别是房玄龄,贞观年间任宰相二十二年,为打造政治清明的贞观盛世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与杜如晦二人一个善谋,一个善断,所以世称“房谋杜断”。这一称谓十分形象,生动而鲜明地总结了二人的特点。

开创开元盛世的姚崇与宋璟,也是四大贤相,与“房谋杜断”相比,他二人贤在何处呢?

先来说说姚崇:首先他十分忠心,这也是玄宗李隆基能够委以重任的一大因素。早在武则天时代,姚崇就备受女皇赏识,担任宰相,但他一直心系大唐,与张柬之等五大臣一道发动了“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了台。

神龙政变后的第三天,中宗李显携百官前去探望武则天,这不像儿子探望母亲,更像是新主向旧主的示威。大家纷纷弹冠相庆,互相鼓舞,而姚崇却一人独自哭泣。

一旁的张柬之赶紧劝说:“今日岂能哭泣!恐怕您的灾祸来了!”姚崇说:“我侍奉了则天皇帝很久,今日辞别,悲不能忍。前日我推翻她,是我人臣的本分,今日因辞别旧主而悲伤,也是人臣的本分。”果然,中宗因此而大怒,将姚崇贬官外放。但因这一哭,姚崇也避开了后武则天时代那惨烈的宫廷斗争,也算因祸得福。

睿宗即位后,姚崇重新拜相,他与宋璟大刀阔斧的改革,切中时弊,使朝纲为之一振,当时已是太子的李隆基十分看好并认同他们。所以,李隆基坐稳皇位后,便迫不及待地提拔姚崇为相。

姚崇的理政风格如何呢?有一次,姚崇请了十多天假,朝廷公务堆积如山,姚崇的副手卢怀慎是个谨慎人,不敢处理。姚崇归来后,三天不到就将所有的公务处理完毕,众人十分叹服。姚崇也洋洋得意,问手下中书舍人齐浣:“我当宰相,比管仲、晏婴如何?”

齐浣说:“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世,但至少可用一生,而姚公之法,随时变更,似乎不及二人。但可称为救时宰相。”姚崇听罢大笑:“救时宰相,也十分难得了!”

的确,姚崇理政毫不墨守成规,他善于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将智慧与权谋相结合,而且雷厉风行,注重实效,不愧救时宰相的称谓。《资治通鉴》评价他为:“善应变成务”,十分妥帖。所以,姚崇理政讲究一个“变”字。

再来说说宋璟:宋璟是姚崇的继任者,在大政上,宋璟全盘继承了姚崇的方针,但二人的施政风格却截然不同,从宋璟上任这件事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上任之前,宋璟是广州都督,玄宗特意安排宦官杨思勖前去接他。杨思勖是玄宗身边的大宦官,地位仅次于高力士,虽是太监,但他不是那种翘兰花指的娘娘腔,而是孔武有力,能带兵打仗的硬汉。

玄宗派这样的心腹去接宋璟,足见对他的重视,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广州到长安两个多月的路程,宋璟竟没跟杨思勖说过一句话!因为朝廷有“外臣不得结交内臣”的法令。虽是法令,但这么一个巴结皇帝心腹的好机会,谁会那么死心眼呢!

当杨思勖将这件事汇报于玄宗时,玄宗感叹良久,有这样守规矩的正人君子当宰相,怎能不令人放心呢。

虽然宋璟这样的人令人放心,但有时也让天子吃不消,比如玄宗的岳父王仁皎的坟茔事件。

王仁皎是王皇后的父亲,王家对玄宗出力甚多,他们翁婿感情很深。王仁皎去世后,玄宗的大舅哥王守一上表,要求为父亲起一座高五丈一的大坟,虽有逾矩,但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玄宗就答应了。

没想到被宋璟当了回来,原因是:按祖制,王仁皎的坟,最高不能超过三丈,王守一的要求于理不合。为此,玄宗当面求情,但宋璟摆着一张臭脸就三个字“不答应”。

玄宗一脸尴尬,看到毫无商量的余地,只能对宋璟说:“爱卿能坚守典章礼仪,来成就朕的美德,朕心甚慰!赏赐帛四百匹。”岳父的大坟没修成,还得赏赐宋璟,这样的宰相真够皇帝受的。

通过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到,宋璟是一位讲原则,重道德,正直得让皇帝发慌的宰相,颇有当年魏征的风范。《资治通鉴》对他的评价是:“善守法持正”。所以,宋璟理政,讲究一个“守”字。

后人将房玄龄与杜如晦一个善谋,一个善断的特点,总结为“房谋杜断”。如果按照这个方法,姚崇与宋璟则可总结为“姚变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