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是如何复兴的?产生了什么意义?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历经12个朝,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204年之后,拜占庭的文化生活完全由各个地区的政治地理因素 所决定。例如,法兰西骑士和威尼斯贵族及其家人定居在拜占庭帝国先前的领地上,把他们的风俗和书籍也带了过去,并开始以当时西方 时髦的方式修建生活房屋和教会建筑。在他们修造的这些建筑之中, 一些数量极少的地中海哥特式建筑保留至今,它们主要位于希腊大陆,特别是在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两地。

在这些领土被征服之后,或 许是各个民族混合通婚以及定居时间漫长的原因,很多拉丁人都开始学习希腊语,并在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中使用这种语言。这一时期, 拜占庭也出现了一些用希腊方言编撰的极为有趣的编年史作品,描写 的主角是那些定居于此的拉丁贵族。 在这些希腊后裔统治的国家中,特别是在尼西亚帝国,统治者们 的精力显然放在了重塑虽然规模小了很多失去的那个帝国的 形象,特别是要恢复这个帝国首都的文化背景。

尼西亚的帝王们注重 发展教育事业,这不仅是为了彰显帝国的声誉,同时也是因为政府的 管理阶层亟需知书识礼的青年才俊加入。尼基弗鲁斯伯勒米德斯是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代表: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世俗生活,而且也针对宗教 领域,甚至还包括一部珍贵的自传。虽然他本人不是一位特别标新立 异的思想家,但他作为一位教师,影响的学者超过了一代人。

不足为奇的是,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在流亡的拜占庭贵族中引起了 一种对拉丁人的强烈反感之情,这种情绪成为区分他们身份的一种重要标志。此外,他们身上还有另外一个特别标志,那就是崇尚古希腊文化,尽管其产生的影响可能并不大。他们对希腊文化的迷恋和尊崇掺杂着一种渴望民族统 一的思想以及捍卫正统教的昂扬斗志,从而出现了原始民族主义的萌 芽时期。

因此,这些流亡的拜占庭贵族们一旦在1261年重新夺回君士坦丁 堡,其主要的精力会首先用于恢复和修缮这座饱受蹂躏、满目疮痍的 城市上。米海尔八世虽然被誉为是君士坦丁“转世”,但他实际上只 是对君士坦丁堡城中绝对必要的那部分设施进行了维护。虽然如此, 但索菲亚大教堂画廊中那幅让人过目难忘的马赛克镶嵌画就是在这一 时期被创作出来的。

米海尔八世的儿子安德罗尼卡二世上台之后,君士坦丁堡开始大兴土木:在贵族阶层的资助下,城中新建了大约10座修道院,并维修了22座以前的修道院。其 中一些修道院保存至今,特别是柯拉修道院。柯拉修道院是西奥多梅托齐特斯出资修复的,被认为是拜占庭后期艺术风格的典范 代表。修道院的主教堂用马赛克图画以及昂贵的大理石护墙装饰,用 作墓地的小礼堂也在四壁刻满了壁画。

这所修道院不仅是一座特别精 美的建筑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修建它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对此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就是:贵族大量修建这些建筑物所需 的财政收入,是建立在残酷压榨拜占庭帝国农民的基础之上的。这一 时期同样壮观的建筑物还出现在帖撒罗尼迦以及阿陀斯山。 但这一时期的艺术创作不只局限于这些著名的绘画作品以及马赛 克镶嵌画。

一些奢华的礼拜物品,如刺绣织物、镀金的图案内衬、便 携式图标、绘图手本,以及微型马赛克图画等也出现了,它们主要是 在君士坦丁堡的手工作坊里面被创造出来。拜占庭艺术风格不仅体现 于当时在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出现的一些正统教的建筑物,以及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马赛克图案,而且出人意料的是,连13世纪末期锡耶 纳的绘画作品中也折射出了拜占庭艺术的光辉。

显然,尽管拜占庭帝 国政局分裂并且经济形势日趋紧张,但它仍然能够创作出许多反映帝 国威望并令人向往的艺术精品。 从尼西亚王朝开始,拜占庭帝国醉心于研究希腊文本的热情得以 继续,尽管一些来自帕里奥洛格斯王朝的学者们试图向世人表明:帕 里奥洛格斯王朝之前的拜占庭帝国在文化上几乎没有什么建树。这一 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学者,他们热衷于发掘古代文本,对其进 行临摹、注释,并将它们用于教育之中。

其中一些人可被称为“绅士 学者”,因为他们能够自食其力,另外一些学者则多少依赖于来自皇 室或其他贵族的资助。这些学者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君士坦丁堡,但当 时的帖撒罗尼迦同样拥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些学者通过文学以及各 自学生和支持者所形成的圈子而彼此产生联系,他们相互阅读并经常 评论对方的作品。

他们通常在剧院聚会,其中也包括皇室和贵族举办 的文学沙龙,学者们在这里会表演用优美绝伦的希腊语言创作的华丽 作品,因为这种风格的作品至少在13世纪后半叶又重新得到人们的青睐。

在这样的聚会当中,有人声名鹊起,也有人颜面扫地,并且这种 聚会也给学者们进入朝廷谋一份美差提供了便捷通道。一直以来,人 们认为无论是这些作品还是它们在剧院的表演,都反映了作者逃避现 实的行为举止,因为他们躲在象牙塔里面,习惯在回忆过去的辉煌历史以及专研语言的文学风格中麻醉自己。但现在这种观点受到了质 疑,因为如今人们发现这些学者其实是一群很有影响力的团体,他们 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让统治者意识到教化国民的重要性。

然而这种文艺新风尚已经曲高和寡、无力回天,当时的历史潮流已经不允许再进 行这样的文学追求了。不过其中一些学者对日常生活中涉及的政治现 象并不陌生。例如托马斯马格斯特罗斯将他对希腊诗人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波斯人》的评论同当时正在不断骚扰自己家乡的土耳其人联系起来。此外,他还写了很多的演说词,主张要形成一种强烈的本地公民身份认同感,并对没收土地等世俗事务表达了 自己的关切之情。

马克西莫斯普拉努德斯可能是这些学者当中最有名的一个代表。马克西莫斯普 拉努德斯是君士坦丁堡城中一名深受敬重的教师,他的一些学生也像 他一样从事教育,但只是研究成果没有他那样丰硕而已。他对当时所 有的知识领域几乎无不涉猎,包括托勒密的地理学、数学、修辞学、语法和诗歌。他最杰出的 一个成就表现在:他是古代晚期以来,将拉丁文本翻译过来的第一人。

这样拜占庭人获得的关于西方的知识越来越 多,于是他们不再可能像以前拜占庭帝国处于更为强盛的时代时一 样,将拉丁基督教作家的成果简单地视为野蛮落后或与自己毫不相 干。拜占庭人甚至对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国家也有所了解,例如约翰坎 塔库泽努斯以及西奥多梅托齐特斯曾经在讨论了威尼斯和热那亚的统 治情况之后,对它们的做法完全嗤之以鼻并加以全盘否定。

就在安德罗尼卡三世去世不久的1341年,拜占 庭帝国两派力量为了争夺权力而爆发了一场内战。其中一派以约翰坎 塔库泽努斯为首,他是已故皇帝的好友,也是支持老皇帝的朝廷中坚 力量。约翰坎塔库泽努斯原指望自己能够替年轻太子摄政,因为老皇帝曾在1330年以为自己大限将至,当时就钦定他将来 为继位的太子摄政。

但朝廷中暗潮涌动,已经形成了一股反对约翰坎 塔库泽努斯的势力,其中包括丧偶的皇后萨瓦的安娜、牧首约翰卡勒卡斯以及一位让人意想不到的人物阿莱克修斯阿普卡柯斯,他虽 然身居百官之首,但他所获得的权势和财富主要得益于约翰坎塔库泽 努斯对他的赏识和提拔。

这群所谓的摄政集团本身没有任何明确的宏 伟政治目标,只不过是希望让拜占庭朝廷摆脱约翰坎塔库泽努斯无处 不在的阴影的笼罩,从而能够保持并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可能以前 米海尔八世对尼西亚王朝后人约翰四世的处理方式给人们留下了太深 的印象,让他们产生了警觉,不希望自己也步其后尘并重蹈覆辙。

这场冲突在1341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当时摄政集团趁约翰坎塔库泽努斯 回到他在色雷斯的季季莫蒂洪斯大本营时,宣布罢 黜他的职位并剥夺了他手中的权力。摄政集团还逮捕了他的追随者和 亲朋好友,把他的母亲投入大牢,并没收了他的家庭财产。作为回 应,约翰坎塔库泽努斯让部下拥立自己为帝,于是拜占庭帝国的内战 正式爆发了。摄政集团力求人们将这场内战当成一场发生在达官贵族和社会经济低层人士之间的利益之争,其中还涉及虽然日益富余但在 政治上深受排挤的中产阶级。

支持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包括大多数贵族阶级成员、军队士兵、教会高级神职人员。但是城镇人口,其中也包括中产阶级,支持的是阿普卡柯斯。内战双方都尽力培养一种促进 现有社会分化的仇恨氛围,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位于欧洲大 陆的省份成了双方的战场,结果农业生产大幅减少,造成军队的粮草 供应只能依靠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并且从长远来看, 他们几乎不可能去除奥斯曼土耳其人对拜占庭帝国构成的威胁。

在那些双方都布局了势力的拜占庭帝国城市之中,暴力冲突和意见纷争愈 演愈烈。不过总体来看,这些城市还是以支持约翰坎塔库泽努斯为 主。但在大城市中的情况却完全不一样。先是在阿德里安堡,接着是 在帖撒罗尼迦,贵族阶层先后成为人们攻击的目标。1342年,帖撒罗尼迦在近乎被约翰坎塔库泽努斯攻陷时,爆发了一场特殊的叛乱活动。

结语

一群主要由普通百姓、城市中的职业人士,甚至一些贵族成员组成的人发动起义,把约翰坎塔库泽努斯以及他的追随者们赶了出去。阿普卡柯斯的儿子约翰成了这群人的早期 领袖之一,他们被称为“奋锐党”,并且在1349年之前, 一直控制着这座城市。城中的贵族遭到屠杀,他们的财产也被没收。 甚至连寺院和教堂的财产也被征收,用于公共事业,例如加强城市的 防御工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