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罗马帝国初期的建筑风格如何?有何特点?

罗马帝国,欧洲历史上的帝国,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当时文明程度的两大成就:法制的完善与城市的发达。前者取决于法学的进展与当时流行的人道宽容精神;后者既有赖于经济与科技,而建筑艺术也起了突出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筑是帝国初期罗马文化最辉煌的一项成果。西方人有一句口头禅:“希腊的光辉与罗马的宏伟”,此宏伟主要就体现在建筑上,尤其是帝国初期的建筑。从发展过程看,奥古斯都时代已为帝国建筑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后的朱理亚·克劳狄王朝诸帝,尽管其他政绩无足称道,于建筑却抓得很紧,提比略、克劳狄都经常过问首都和各行省城市的建筑。他们也像通常大兴土木的帝王那样关注于此,主要是为了粉饰太平和个人取乐,但在罗马建筑已有的基础上,这些活动,尤其是在行省的建筑活动,仍促进了建筑艺术的普遍繁荣。

昏庸残暴者如尼禄,他的新皇宫“金屋”的建造和罗马大火后全城的改建,也向建筑界提出了新课题,从而使罗马匠师在运用水泥结构的技巧和规模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到弗拉维王朝之时,压缩开支之余却仍未放松土木工程,韦伯芗在罗马建造了宏伟的“和平广场”,提图斯则在被摧毁的尼禄金屋的旁边营建了古代最庞大的剧场,哥罗塞姆圆形剧场。

它的工程规模与艺术设计都是空前绝后的,至少在吉本、歌德之时是如此,当时欧洲还没有超过哥罗塞姆的类似建筑。甚至暴君都密善也像尼禄那样,“客观上”推动了建筑的发展。他在巴拉丁山建成了美轮美奂的罗马皇宫,此后就成为历代皇帝的主要宫殿,以至日后欧洲各国语文中王宫和官殿一词即从巴拉丁转化而来。

经过这两个王朝的发展,罗马建筑在图拉真、哈德良治下达于鼎盛,也就不难理解了。此时罗马建筑已完全吸收了希腊的优秀成果,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无论是神庙、广场、宫殿、会堂、桥梁、水道、剧院、浴场、公寓、城防等等,罗马都有了自己的、超越前人的创造,而且,相对于其他古代帝国,所有这些建筑都有较多的城市公共设施的意义,可为较大范围的公民群众享用。

帝国中央倡导的风格、制式,普及于帝国全境,而各地各族的匠师,也携其才识与技艺传统,参加并融会于共同的帝国建筑的洪流中。我们在图拉真、哈德良任用的建筑师中,不仅看到来自希腊的人才,也有从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选拔的大师,而帝国边陲的城市,无论是靠近非洲的沙漠还是日耳曼的丛林。

其建筑却都有着几乎从一个模子产生的共同形式与风格,因此,帝国建筑可以说是比其他文化形态更为鲜明地体现了统一综合的时代特色。从首都到数以千百计的行省城市,都能以其规模的宏伟和水平的一致而令后人惊奇。人口已达120万之多的首都罗马当然是罗马建筑艺术的冠冕。

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最大都市,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既是精华汇聚之处,也像灯塔那样把统一的古典风格普照东西南北,无远弗届。条条大路通罗马,大路条条也通各地。首都而外,行省各城市的建设也臻于古代世界空前的水平。老城市改建扩充,新城市雨后春笋,无论远近老新,都建造大致相似的市政设施,采用近似的风格标准。

在一个如此辽阔的帝国境内能比较普遍地实现这种城市的发展,确是罗马文明的一大骄傲,也是其建筑艺术达于更大范围的统一综合的重要标志。在帝国东部,古代文明的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希腊地区,老城市的富庶繁华胜于往昔,一度为战争毁灭甚至夷为废墟的名城如科林斯、雅典、迦太基等现在重获新生,更见繁荣。

亚历山大里亚则继续以东方贸易中心的地位继续发展,仅次于罗马而成为帝国第二大都市。其他各城如米利都、以弗所多有增建扩展,同时沿丝绸之路的大道也出现了新城重镇。它们的建筑在贯彻罗马风格之余,又增添着东方的富丽与精美。

在帝国西部,今日的西欧各地,新建的罗马城镇星罗棋布,其中不少就是今日欧洲名都大邑的滥觞,如不列颠的伦丁尼姆即今之伦敦,塞纳河畔的卢提西亚、多瑙河畔的文多波纳则分别为今之巴黎与维也纳,新吉敦即今之贝尔格莱德,卢格敦即今之里昂,而科罗尼亚即今之科隆,如是等等,不胜枚举。

它们的建筑,除了清一色的罗马风格之外,又有新来者的蓬勃与坦诚。更引人遐想的是,不少今日已处在沙漠荒原中的罗马古城,如叙利亚的帕尔米拉、黎巴嫩的巴尔贝克、约旦的庇德纳、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德等等,它们已废弃的建筑遗迹仍然是那样的宏伟和壮美。即使是残垣断壁,它们体现的罗马文明统一综合的成就,也足以引起后世史家无限的感奋与凭吊。

以水泥和拱券结构为新的技术基础,多功能的设计和大规模的组合布局以及更显富丽堂皇的古典风格,这是帝国初期建筑发展的大势,而其登峰造极则在图拉真、哈德良之时。如前所述,尼禄搞的金屋皇宫和罗马城的重建,曾促使建筑艺术实现一大突破,此事古史亦有记载,但近年的考古发掘和建筑史的研究则提供了更多信息。

这里提到的野趣湖光、建筑师的独出心裁、强自然所不可以及公寓建筑的按照测量规划和特定统一规格、快速以石料建成等等,已大致勾画出这些建筑活动的特色,只是塔西陀的古雅语言未免失之简约,我们还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探其究竟。

尼禄金屋皇宫的山水园林部分,有相当大的面积日后被提图斯用来修建哥罗赛姆剧场,但皇宫建筑本身,位于哥罗赛姆东北约一里的阿比安小丘脚下者,日后虽也被用来修建提图斯和图拉真的浴场而埋于地下,遗迹经考古发掘却可以略知其细节。这个地点,从文艺复兴以来即不断为学者和艺术家造访观摩,对古典建筑的恢复有不小影响,但以前主要是学其艺术装饰,有关建筑结构的了解还是晚近的事。

现存皇宫遗迹的主要部分,是一组靠山面水横向排列的厅堂,总体布局合乎塔西陀说的“旷境别开、风物明朗”之旨,但这种一字儿排开的廊庑式宫殿在希腊罗马建筑中却是前所未见的。

这些厅堂每一间的形状、结构、门窗布置和屋顶天花板都互不相同,有的室内还有水泉涌出,暗道沟通,因此总体布局虽然简单,内部结构却争奇斗艳,变化多端,应了塔西陀的“独出心裁”等语。建筑师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把水泥结构的技巧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典型代表是宫殿东部的一组八角形厅堂,它的遗迹虽然已很残破,却可让我们看到在建筑结构方面极有创意。

这组建筑物以一个八角形厅堂为中心,除了正南一面作大门连于整座宫殿的廊庑而外,其余七面分别以七个角度连接七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房间,有长方形的大厅,也有三角形的小室,还有正方形、十字形的厅堂,它们也像中央的八角形大厅那样,完全用水泥构说的穹隆作屋顶,不仅拱顶形状各异,还因能授,只能从屋质开天窗腹光。

中央八加形大厅的穹隆屋顶现配荐,它的中心开一圆形天窗,有很强的统一、和谐效果,其他各厅的天前在取得同样效果之时又有较灵活的安排,更觉光影迷离。若从中央房间通过七个门道看各个厅堂,由于阳光早晚斜射和中午直射的区别,各厅的亮度必依时而异,出现了古人盛赞的“乾坤旋转”的印象。

苏韦托尼乌斯此处提到的“可旋转的象牙嵌板”和“像天空日夜旋转”等语,曾使许多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若按字面意思推断,就是指厅堂屋顶上装置了可旋转的机械,这从古代技术水平和考古遗存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比较合理的解释应是指上述八角形大厅和它周围房间的屋顶天窗造成的光影变幻。

结语

由于当时人从未见过这样的建筑物,再加上宫廷内故作玄虚的夸张、好事者们以讹传讹,遂使史家留下了“日夜旋转”之类记载。严格地说,还是塔西陀那句“想以艺术的力量,强自然所不可”道出了其中奥妙。当然,尼禄以这些新奇技术满足其私欲,正好暴露了帝王专制的罪恶,但在建筑史上,这种能强自然所不可的艺术力量却有巨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