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流民起义是怎么回事?其过程是怎样的?

西晋末年时期,各族流民发起了浩浩荡荡的反抗西晋王朝的起义战争,沉重地打击了西晋的腐朽统治,加速了其灭亡过程。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各族流民大起义的序幕,是由略阳鬢人李特、李流兄弟拉开的。秦、雍流民10余万中,有不少赛人与氐人在内,李特便是略阳资人的领袖人物。在流民徙往梁、益的过程中,李特与任、杨、阎、赵、上官等6郡大姓,成为流民队伍的首领。

李特兄弟沿路对流人疾病穷困者救护,很快就收获了民心。当罗尚、辛冉催逼流民返乡时,流民纷纷逃奔李特。李特在绵竹安置大营,招集流民,建立武装。永宁元年十月,李特分设两个大营,自己据北营,令其弟李流据东营。

李特再次派人请求罗尚宽限返乡日期,罗尚假意答应,而暗中调遣军队,阴谋将流民武装一网打尽。李特对罗尚的允诺并未轻信,缮甲厉兵,严阵以待。在李特使者回去不久,罗尚及其部属便调动步骑3万对李特发动袭击,李特率军反击,大败晋军。接着,流民共推李特为镇北大将军,其弟流为行镇东大将军,正式举起反晋义旗。

李特举义后,进兵屡败晋军,攻占广汉,迅速向成都推进。罗尚多次被义军打败,向朝廷请援。太安元年,河间王司马颛遣督护衙博进攻李特,驻于梓潼,又以张征为广汉太守,驻于德阳。罗尚也派督护张龟率军屯于繁城,准备三路夹攻李特。李特趁其立足未稳,分派诸将向晋军主动发起进攻,使李荡北击衙博,自率大军还击张龟。

李荡等大败衙博,攻占梓潼,接着又攻占巴西。李特军也大败张龟军,挥师再攻据守德阳的张征。这时,李荡军回援李特,两军合攻张征,临阵斩张征,义军取得重大胜利。李特在进军之时,派李骥等据守毗桥,阻击罗尚派军增援,李骤等大败罗尚军,罗尚龟缩孤城成都固守。李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大将军、大都督,改年号为建初。

太安二年正月,李特率军进逼成都,蜀郡太守徐俭投降,李特进驻少城。罗尚退保太城,势孤力弱,求和以为缓兵之计。成都附近的地主坞堡,也纷纷表示愿归附李特。李特因胜而骄,麻痹大意,不肯听从李流“聚兵自守,以备不虞”的正确建议,将义军将士分散至各坞堡就食。

这时,晋廷派遣荆州刺史宗岱、建平太守孙阜率水军3万援救罗尚,李特派兵扼守德阳,抵御晋军。各坞堡与罗尚秘密勾结,里应外合向义军发动进攻。义军仓促应战失利,李特率军退往新繁。罗尚军引还,李特率军追击,两军激烈搏斗,转战30余里,义军大败,李特等义军统帅临阵战死。

李特死后,义军推举李流为首领,称大将军、益州牧,驻守绵竹大营。不久,李流慑于晋军兵势,准备投降。这时,李特之子李雄将计就计,乘李流与晋军接洽投降,晋军放松警惕时发动袭击,大破晋军。此后,李流病死,李雄继任其职,统领义军。李雄接掌大任后,屡破晋军。

他釆取苦肉计,将朴泰鞭之岀血,让他向罗尚诈降,说义军首领李雄与李磯饥饿孤危,日斗争相咎,如晋军偷袭,他充当内应,一举可消灭义军。罗尚信以为真,双方约定以火光为号,罗尚倾巢而出,李骤在道中设下埋伏,当火光出现后,义军伏兵四出,罗尚军大败。

义军连夜追歼残敌,直到成都城下。义军扮成官军,进入少城后,罗尚方知受骗,赶紧退保太城。闰十二月,义军向固守太城的罗尚发动总攻,罗尚弃城潜逃,义军攻占成都,全据巴蜀。李雄占领益州后,设置百官,改立年号,定都成都,建立起封建割据政权,其流民起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长江中下游的农民战争

在巴蜀李特起义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又接连爆发了张昌、石冰、王如、杜强领导的3次起义。晋太安二年正月,西晋朝廷命令荆州剌史宗岱率水军3万入蜀镇压李特起义军。随后,朝廷又颁下壬午诏书,强征荆州武勇以为其后继。被调发的荆州武勇都不愿远征,而诏书催督甚急。

五月,平氏县县吏张昌聚集数千人,在江夏安陆的石岩巾举起义旗。在夏就食的流民*以及逃避戍役的武勇,多归附张昌麾下。江夏太守弓钦派兵镇压,被张昌义军击败。张昌随即进军江夏郡治安陆县城,再次大败晋军,弓钦逃跑,义军占领江夏。

张昌攻占江夏后,拥立山都县县吏丘沈为天子,乂改丘沈名为刘尼,自称汉刘氏之后。自己改名李辰,任相国。张昌起义后,得到江、沔百姓的热烈响应,一月之间,众至3万。义军皆头戴红巾,上插羽毛,作战非常勇敢。

张昌起义后,晋镇南将军、新野王司马歆派兵镇压失利,遂向朝廷告急。晋廷以屯骑校尉刘乔为豫州刺史,驻兵汝南;以宁朔将军刘弘为荆州刺史,与前将军赵磯进屯宛城帮助平南将军羊伊守城,以阻止义军北进。当时北面汝南和襄阳两处驻有西晋重兵,对义军形成威胁。

张昌以将军黄林为大都督,领兵2万北攻汝南不利,改攻弋阳,弋阳太守梁桓不敢岀战,闭门固守。张昌又派将军马武南进,攻克武昌,杀武昌太守刘根。随后,张昌亲率大军北攻西晋重镇襄阳。义军在樊城一战,杀晋新野王司马歆。义军进军宛城,大败赵骤军,杀晋平南将军羊伊及南阳太守刘彬。张昌义军继续北上,又多次击败荆州刺史刘弘军。义军一路勇挫强敌,屡战屡胜,晋军望风奔逃。

张昌在北进的同时,分派大军向东、南两路进军。义军将领陈真等率兵南下,连克长沙、湘东、零陵、豫章诸郡。义军另一将领石冰挥师东进,攻破江、扬2州,大败扬州刺史陈徽,尽占二州之地。石冰进据扬州,设置郡守县令统领扬州各地。不久,临淮人封云起兵响应张昌,攻占徐州。至此,西晋荆、江、扬、徐、豫5州,皆被义军攻占。张昌义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犹如疾风暴雨,横扫西晋5州之地,取得巨大的胜利。

晋廷对张昌义军的神速进展,惶恐不安,增派大军围剿。荆州刺史刘弘派司马陶侃等人率军往竞陵进攻张昌。豫州刺史刘乔派将军李杨等人进攻义军大本营江夏。由于众寡不敌,义军战败,张昌于永安元年秋被俘,英勇牺牲。与此同时,扬州地区的大族地主周坦、贺循等人联合向石冰等起义军发动进攻,晋廷命右将军陈敏与之协同作战。石冰义军也因寡不敌众失败。石冰在兵败后北上投奔封云,后2人一起被叛徒杀害。张昌、石冰领导的大起义宣告失败。

张昌起义失败不久,在宛县又爆发了王如领导的流民起义。王如岀身州武吏,本为京兆新丰人。在西晋流民大迁徙时,王如与关中的一部分流民迁徙至宛县。西晋统治者强迫各地流民返回故乡,但当时关中荒残,民不聊生,流民不愿归去。

晋征南将军山简、南中郎将杜蕤派兵遣送流民,而且“促期令发”,从而激起了流民的反抗情绪。王如乘机起义反晋气晋永嘉四年九月,王如集聚流民中的勇壮之士,乘夜向山简、杜蕤军队发动袭击,取得胜利。杜蕤整军再战,又在涅阳被义军击败。流民首领新平人庞实、冯翊人严嶷、京兆人侯脱等纷纷起兵响应,攻打郡县,诛杀守令长,义军人数发展到四五万人。王如自称大将军,领司、雍2州牧。随后,义军北破襄城,南逼襄阳,山简被迫退守夏口。

这时,在北方起义的石勒义军南下,屯据宛县之北山。侯脱当时屯军于宛县,王如驻军于穰县,二人素有嫌怨。王如与石勒结为兄弟,劝石勒攻打侯脱。石勒遂起兵攻宛县,斩侯脱。另一义军将领严嶷投降石勒,被送往平阳。王如为争地盘,进攻石勒,被勒击败,实力大损。不久,王如由于缺乏粮食,加上部下互相争斗,向晋军将领王敦投降,后被敦所杀。义军余部李运等于晋建兴元年转战至汉中,被晋将晋邈镇压,起义最终失败。

在王如起义失败后不久,即永嘉五年正月,荆湘地区又爆发了杜强领导的巴蜀流民起义。在西晋末流民浪潮中,巴蜀有10多万流民迁徙至荆、湘一带,他们备受荆、湘二州官吏及当地豪强地主的歧视和压迫,饱尝艰辛,“并怀怨恨”,终于爆发了以杜强为首的大起义。

永嘉五年正月,巴蜀流民李骤在乐乡集聚流民起兵,杀县令,进军南平。南平太守应詹击败义军。荆州刺史王澄又派兵进剿,袭杀李骤,将起义流民8000余人沉于长江之中,并将其妻子充作军赏。王澄的血腥屠杀,激起流民更大的怨恨,蜀人杜畴、蹇抚等领导流民再次起兵反抗。这时湘州刺史荀眺认为巴蜀流民皆欲造反,图谋尽诛流民'。巴蜀流民闻听此讯怒不可遏,“四五万家一时俱反”,共推杜强为首领。

杜裂是蜀郡成都人,以才学著称,被益州举为秀才。李特起义时,杜强避乱南平,被太守应詹任为醴陵令。巴蜀流民起义后,因杜强在蜀人中享有声望,被推举为首领。杜强自称梁、益2州牧、平难将军、湘州刺史。义军进军攻破湘州州治长沙,俘虏湘州刺史荀眺。

晋广州刺史郭讷、荆州刺史王澄分派军队进剿义军,皆被义军击败。义军南破零陵、桂阳,东攻武昌,先后杀掉长沙太守崔敷、宜都太守杜鉴、衡阳内史滕育以及代荀眺为湘州刺史的郭察等西晋地方官吏。王澄因作战不力,被撤去荆州刺史职务,改以周颌为荆州刺史,进剿义军。

周颌到荆州后,在义军的强大压力下,处境维艰。司马睿又派征南将军、扬州刺史王敦与周颉共同镇压义军。王敦坐镇豫章,命陶侃、周访等向义军发动进攻。义军集中兵力进攻荆州,围困周觊于得水,陶侃进兵救援,周颌脱身至豫章,司马睿以陶侃代周觊为荆州刺史。陶侃与义军长期激战,在一次水战中,义军将领王真大败侃军,“侃欲投水”自杀,被其都督王檢苏救逃。

西晋建兴三年二月,王敦、陶侃、甘卓等人合军进攻杜强义军,两军展开激烈战斗,义军将士损失严重。在困难形势下,杜强向晋廷求降。司马睿接受杜强之请,派人受降,并宣布大赦。但晋军为邀功请赏,仍不断袭击义军。杜强大怒,杀掉受降使者,继续与官军对抗。

结语

义军随后攻破豫章、庐陵、南康等地,但因寡不敌众,渐渐走向衰势。同年八月,杜殻派将领王真率精兵3000,袭击武昌,被陶侃军击败。这时义军内部分裂,杜强杀部将张奕引起众将惊恐,不少人投降官军。不久,王真投降陶侃,长沙被官军攻陷。杜强岀逃,不知所终。杜强义军极盛时发展到10余万人,在江、湘等地坚持斗争达5年之久后,也终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