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 这是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那“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典故出自哪里呢?有什么历史故事呢?
“行百里者半九十”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这段话就是形容越到最后越困难、越关键。其实很多人在做事开始的时候,都很有激情,也都雄心壮志的。但随着工作的进展,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就将曾经的雄心壮志消磨掉了,从而变的没有了动力,没有了当初的志气。
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的主人公秦王就是这样的。
秦国数代君王都将统一天下为最高目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之后,终于开始为统一六国做出了具体准备。
秦王依靠着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凭借着身边的文臣武将,他实行“远交近攻”的连横之策,打破六国的合纵。几年下来,六国之中有被打的,有被削弱的。
此时秦王有些得意了,也有些飘了,他觉得六国已经实力不在,再难和秦国抗衡,他眼见大局已定,于是就放松了当初的志向和壮志,把国政交给了丞相处理,而他自己也开始饮酒作乐享福。
对于,大家都为秦国、秦王担忧。
有一天,有人向秦王禀告说:“有一个年近九十岁的老者,刚从百里路之外来到都城,并一再要求要见大王。”
秦王一听心想:“老者已经快九十了,从百里之外来到这里,实在不容易”,所以就决定亲自接见他。
老者来到王宫后,秦王说:“老人家,你从那么远的地方来,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者说:“对啊,年纪大了,走了这么远的路,确实很辛苦。我从老家出发,先走了十天,走了九十里,之后又走了十天,走了十里,好不容易才来到都城。”
秦王一听,不对啊,前面十天走了九十里,而后面十天却只走十里。他还以为是老者算错了呢!所以就问老者怎么回事?
老者说:“前面十天,我一心赶路,所以是全力以赴的往前走,走了九十里路后,觉得实在太累,所以剩下的十里路,我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很多的力气,结果最后的十里路,就走了十天。现在想想,前面的九十里路,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秦王听后,也觉得再理。此时他想到老人家不辞辛苦来见自己,一定有事,所以就说:“老人家,你走了这么远的路来见我,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跟我说啊?”
老者回答说:“我就是要把走路的道理告诉大王您。走路就如秦国要完成统一大业一样。秦国现在的统一大业也快完成了,就像一百里的路,我走了九十里。但就算如此,剩下的却更加需要努力去完成。如果现在放松了,可能后面的路会很难走下去,甚至还会半途而废。”
秦王听了老者说的话后,心有所悟,如果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懈怠放松,而让后面的路更加难走,或者导致半途而废,那对秦国是非常不利的。
秦王想到这里,明白老者是来劝自己不要贪图享乐,此时他非常感谢老者的忠言劝告,决定不再懈怠朝政,而要把全部精力用在秦国统一六国的事业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