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贾宝玉被打与薛蟠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贾宝玉挨打是《红楼梦》里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大事件。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贾宝玉被打后,整个贾家鸡飞狗跳。连带着住在贾家的薛家人不自在。小厮茗烟一口咬定是薛蟠出卖了贾宝玉,才让他被打,薛家三口成了“反派”,很尴尬。

要说薛蟠为人混不吝,平时口无遮拦。当日他与贾宝玉一同认识蒋玉菡,本就吃醋二人亲密,冷落了他。偶尔抱怨也未可知。

不过这次贾宝玉被打,确实与薛蟠无关,就是忠顺王府上门追讨蒋玉菡,薛蟠也不知道。

不成想薛宝钗听了袭人的话,也认为可能是哥哥闯了祸。她们寄人篱下,如今又害得主人被打,就回家告诫哥哥谨言慎行,避免主客出现嫌隙。

宝钗当晚回家与母亲和哥哥说了。薛姨妈也认为是薛蟠闯了祸,当即骂了儿子几句。

(第三十四回)薛蟠本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生见不得这样藏头露尾的事,又见宝钗劝他不要逛去,他母亲又说他犯舌,宝玉之打是他治的,早已急的乱跳,赌身发誓的分辩。又骂众人:“谁这样赃派我?我把那囚攮的牙敲了才罢……今儿越发拉上我了!既拉上,我也不怕,越性进去把宝玉打死了,我替他偿了命,大家干净。”一面嚷,一面抓起一根门闩来就跑。慌的薛姨妈一把抓住,骂道:“作死的孽障,你打谁去?你先打我来!”薛蟠急的眼似铜铃一般,嚷道:“何苦来!又不叫我去,又好好地赖我。将来宝玉活一日,我担一日的口舌,不如大家死了清净。”

薛家这段故事,体现的是寄人篱下的不如意。他们在贾家几年并不像表面那么如意,处处谨小慎微。偏偏薛蟠又不能省心,不免精神紧张。情绪积累到承受的临界点,必然会有爆发。此番因贾宝玉,薛家三口闹矛盾,是必有之事。

不过,这段故事最让人关注的,是背后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主要有这么几点。

一,薛蟠被冤枉。

二,薛蟠要拿门闩打死贾宝玉。

三,薛家三口的矛盾。

薛蟠被冤枉,百口莫辩,“逢冤(冯渊)”始终是《红楼梦》里的重要信号。此番薛蟠被薛宝钗“冤枉”,预示日后极可能薛宝钗反被冤枉。

薛宝钗自己没有什么可冤枉的,必然落在贾宝玉头上。此番薛蟠拿着门闩要打死贾宝玉,也是伏笔日后大舅哥与妹婿之间的一场冲突。

第四回薛蟠打杀冯渊也是后文这段公案伏笔。冯渊与甄士隐一样都是贾宝玉的影。冯渊的死源于薛蟠。那么贾宝玉的“死”,一定也与薛蟠有关。

第一回,甄士隐在家破人亡后只能折卖了家产去投奔岳父封肃。封肃谐音风俗。是说那个时代,女婿落难后要投奔岳父家收留。这与娘亲舅大是一个意思。自家兄弟堂族是竞争对手,只有母家才靠得住。

甄士隐投奔岳父,不想封肃却是小人。坑蒙拐骗地侵占了女婿的余财,反而埋怨女婿不事生产。甄士隐家破人亡扛不住,很快呈现出“下世”之兆。也就是将死的意思。

此时跛足道人突然出现,用《好了歌》度化甄士隐随他出家而去。若以现实来看,甄士隐已经死了,出家而去不过是象征意义。

通过甄士隐的故事,再回看薛蟠打杀冯渊,还要拿门闩打死贾宝玉这段情节,就会发现日后贾宝玉抛下宝钗被癞头和尚度化出家而去,与甄士隐的经历一般无二。

(第二十三回)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这段“谶语”,说的就是日后他落难出家后的故事。而他出家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原本是一桩悬案。但从薛蟠抄起门闩要打杀贾宝玉这段情节去推测,会发现豁然开朗。

贾家抄家后,贾宝玉和薛宝钗无家可归只能投奔薛姨妈。夏金桂不可能容得下他们一家几口和香菱。薛姨妈又对金玉良姻错嫁后悔。薛家三口的矛盾”由此前后对照。

还记得“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么?香菱最后告诉宝玉,换裙子的事绝不能被薛蟠知道,就是担心“叔嫂”绯闻。如果结合秦可卿被“爬灰”,金钏儿、晴雯死于造谣诟谇,香菱之死无疑也与诋毁有关。

夏金桂不会错过给贾宝玉和香菱制造绯闻的机会,以求彻底搞定香菱和薛宝钗两颗眼中钉。薛蟠浑人一个,第八十回就被夏金桂蛊惑要拿门闩打死香菱。更是映照了后文情节。

贾宝玉连累香菱,让薛宝钗也不得安宁。自己家破人亡一无是处,林黛玉还远嫁后客死他乡……一系列的事拖垮贾宝玉。他最后离家是心存死志,却被癞头和尚适时出现度化。脂砚斋评语为“悬崖撒手”,也是当时危急情况的呈现。

夏金桂冤枉贾宝玉和香菱不轨,薛蟠拿门闩要打死“奸夫淫妇”,香菱因此而死,贾宝玉因此离家,薛宝钗因此守活寡,一系列因果,与这“门闩”大有关系。不可略看。

说在最后:就像甄士隐出家判定现实“死亡”一样,贾宝玉出家后一去不归,其实于现实中也可以判定其“死亡”。所谓出家,不过是神话的另一个故事而已。他出家而去,根本不顾薛宝钗日后,就像甄士隐也不顾妻子一样,只因他们“死了”,妻子成了寡妇,不需要安排。否则他们只是失踪,妻子成了“生妻”则有诸多限制。这是曹雪芹故意留下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