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在被曹操攻打时,为何不让袁术来支援他?
绍和袁术出自汝南袁氏,袁氏家族“四世三公”,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对于各个诸侯来说,虽然有不臣之心,但是,在汉献帝退位之前,却只有袁术这位诸侯僭越称帝。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彼时,虽然汉室衰微,但是,汉朝数百年的威望,还是促使不少人心怀汉室的,比如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就是忠于汉室的。
因此,袁术僭越称帝的行为,自然引起了众怒。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袁术称帝的行为,被天下诸侯所不齿,袁术等于成为了众矢之的,不久就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到了建安四年(199年),在曹操的不断打击之下,袁术呕血而死。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消灭袁术时,他的兄弟袁绍在干什么,为何不救援袁术呢?
一
首先,建安四年(199年),在曹操、吕布等人的打击之下,走投无路的袁术,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陈兰,却为雷薄等拒绝,于是又将帝号归于袁绍,还写信给袁绍,请求他收留自己。对此,袁绍同意接纳袁术。于是,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袁术很可能就会在袁绍手下度过余生了。但是,袁术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不得过,又退往寿春。
同年六月,袁术退军至江亭。不久之后,袁术呕血斗余而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袁术快要被曹操消灭的时候,袁绍仅仅是同意接纳他,也即并没有派兵支援袁术。换而言之,对于这位兄弟的遭遇,袁绍整体上是坐视不理的。如果真心救援的话,当时坐拥四州之地的袁绍,完全有能力从曹操手下救出袁术。对此,在笔者看来,袁绍之所以没有救援袁术,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二
一方面,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符节、斧铁和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个州,以缓和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袁术僭越称帝的时候,袁绍正式成为东汉王朝的大将军,而且是汉献帝刘协册封的。因此,作为东汉王朝的大将军,袁绍理应平定汉王朝之下的叛乱。
至于僭越称帝的袁术,自然是首当其冲了。当然,袁绍并没有率军讨伐袁术。但是,如果真的出手帮助袁术,必然会遭到天下士人的攻击,也即你袁绍既然接受了东汉王朝的册封,现在又帮助袁术僭越称帝,可谓自相矛盾,让自己陷入到众人的指责声中。换而言之,袁绍不愿意为了袁术这位兄弟,和天下群雄为敌,这必然要求两人划清界限。
三
另一方面,在曹操等人消灭袁术的过程中,袁绍正忙着对付公孙瓒,自己也是分身乏术。东汉末年,刘备的老同学公孙瓒好战,与主张以怀柔对的幽州牧刘虞不和,二人矛盾逐渐激化。初平四年(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并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幽州和冀州相互临近,因此,对于掌握幽州等州郡的公孙瓒,自然成为冀州牧袁绍的心腹大患。公孙瓒与袁绍多次相争,初期占据优势,但在龙凑之战后,公孙瓒锐气顿减,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最终被袁绍击败。
到了公元199年,公孙瓒自尽,袁绍吞并了公孙瓒之前的地盘,从而坐拥幽州、青州、并州、冀州这四州之地,在整体实力上力压曹操等诸侯。对于袁绍来说,帮助袁术,很难获得什么实质的好处,但是,消灭公孙瓒的话,则是在扩大自己的地盘。
四
最后,除此之外,袁绍和袁术之间虽然是兄弟关系,但是,两人的矛盾太多,甚至可以说是积怨已久了。对于袁绍来说,原本是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而袁术则是嫡子。因此,袁术一直以来就瞧不上袁绍。不过,后者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袁隗喜爱,又获得了汉末英雄豪杰的拥护,也不太看得上袁术。所以,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的时候,袁绍和袁术并没有在一起起兵,而是在董卓篡夺大权后各奔东西。董卓西走长安后,袁绍准备抛弃汉献帝,另立新君,以便于驾驭。他选中汉宗室、幽州牧刘虞。当时袁氏兄弟不睦,袁术有自立之心,他假借维护忠义,反对袁绍另立幽州牧刘虞为帝。
因为这件事情,袁绍和袁术两人的矛盾,自然更加激化了。在此背景下,袁绍和曹操、刘表结盟,而袁术则和吕布、陶谦、公孙瓒等诸侯结盟。一定程度上,东汉末年的各方诸侯,基本上可以划分为袁绍系和袁术系两大阵营。当然,在公元199年,曹操消灭袁术之后,袁绍和曹操之间的联盟正式破裂,两人都在准备和对方之间的决战。由此,在笔者看来,袁绍坐视曹操消灭袁术的行为,实在是不明智的,或者说是目光不够长远的体现。因为在袁术灭亡之后,不仅意味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更导致其失去了后顾之忧,如果在官渡之战时,袁术能够在后方袭扰曹操的话,显然会增加袁绍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