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为什么要杀了汉献帝的伏寿皇后?

曹操的一生杀了很多人,每杀一个人却有其深刻的意图,并非一时兴起,比如公元214年12月,曹操诛杀汉献帝的皇后伏寿就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行为,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曹操杀皇后伏寿的表面原因是什么?

首先,衣带诏案件的遗留。

公元200年正月初九,董承借衣带诏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被泄露,此事牵连非常广,他的合伙人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均被杀,而董承女儿董贵人也为曹操所杀。

其次,皇后伏寿是目击者。

董贵人身为皇帝的贵人,已经身怀有孕,即使如此也不能幸免,被人从宫中拖出去杀掉了。皇帝不顾脸面的求情也无法避免,当时的皇后伏寿是旁观者,亲眼目睹了董贵人被人杀死。

作为一国之君的贵人说杀就被杀,即使怀孕也不放过,这个场景让养尊处优的皇后伏寿完全不能忘怀,在心里留下了巨大的阴影,即使时间流逝也无法湮灭。

时时刻刻地处于这种恐惧之中,无法安宁。

最后,皇后伏寿给父亲的信成了索命信。

贵为皇后的伏寿无法忍下这口气,于是给宫外的父亲伏完写信,将曹操嚣张跋扈的情形告诉父亲,并叙说董贵人的惨状,希望父亲能够效仿董承秘密图谋曹操。

伏完收到女儿的哭诉和要求后,感到非常害怕,一直不敢行动,直到公元209年去世也没有任何动作。

伏完收到这封信的时间大概是董承被杀后不久的事情,也即是公元200年后。

公元214年,也就是事情过去了差不多14年,当年伏寿写给父亲付完的信居然泄露了,最终曹操以此为理由,诛杀了皇后伏寿。

这一次,曹操更狠,不但将伏寿诛杀,还将她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皇帝的儿子也鸩杀,并将伏完一族百余人全部诛杀。

因此,表面来看,皇后伏寿被杀完全是因为当年的那封信,让父亲图谋曹操的事情而败露,从而引来杀身之祸,这也为曹操诛杀皇后带来一个完美的注解,那么这些都是真的吗?

曹操要杀皇后伏寿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分析完曹操要杀皇后伏寿的表面原因之后,我们看看这事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

首先,杀皇后伏寿的理由太牵强。

曹操杀伏寿的理由是她图谋不轨,但是这个理由似乎太过于牵强,因为时间跨度太大,对应的人也不对付。

其一,衣带诏发生的时间是公元200年,而伏寿图谋被泄露的时间是公元214年,中间跨度了14年的时间。那个时候伏寿写的信被她的父亲一直留着,等到14年后被人发现?一封如此机密,冒大不韪的信需要留着给人看?这封信是伏寿劝父亲伏完图谋曹操的信,而伏完留着这样的信干什么呢?让人发现?不合常理呀!

其二,伏完不是一个很好的同伙。伏完不是董承那样的人,董承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伏完不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

公元195年,伏寿被立为皇后之后,伏完就升迁为执金吾,第二年又官拜辅国将军,仪同三司。

汉献帝东迁之后,曹操擅掌控了朝野内外的权力,伏完交出自己的印绶,被改为中散大夫,后来又迁屯骑校尉。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曹操挟天子之后,伏完自愿交出自己的权力,担任了闲职,逍遥自在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不再过问朝政。

因此,,即使她的女儿写信给他,他确实不敢也不愿意采取行动,那么他完全没有必要留下这么一个定时炸弹在身边,随时让它爆炸呀。

正是如此,伏寿被杀的理由确实太过于牵强,不合常理。

其次,伏寿一直占据着皇后的位置阻碍了曹操。

既然伏寿图谋不轨的理由太过于牵强,那么她被杀的真实的理由应该是什么呢?我想怀璧其罪应该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理由。那么伏寿抱着什么璧呢?其实她抱的璧就是皇后的位置。

汉献帝东迁的时候,已经有皇后,而且曹操的女儿也比较小,完全不适合已经成年的皇帝,因此这事一直被压着,没有放在日程上来。

一直到公元213年,曹操将三个女儿送给汉献帝,其中老大曹节做了贵人,其他两个养在封国等待成年。

可是刘协已经有皇后,而曹操的女儿能够做嫔妃?贵人?当然不能,以曹操今日的地位和权势,曹操的女儿怎么可能做贵人呢?要做就是皇后,因此伏寿必须从皇后的位置上拿下来,让位给曹操的女儿。

那么伏寿占据的皇后之位就成了让她必须死的理由。

最后,弄死伏寿是曹操篡权夺位中的一环。

刘协自东迁之后,曹操已经掌控了全部权力,朝内朝外已经全部属于曹操,即使宫内服侍之人也全部换成了曹操亲近之人,可是所有的这一切还有一个漏洞没有堵上,这个漏洞也许不重要,可是谁又想到不是日后的一个祸患?

这个漏洞就是皇后伏寿以及她的儿子,还有她背后的家族,这一条线上所有的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漏洞。从现在看来,他们童叟无欺,可是说不定哪天会翻起滔天大浪?对于曹操来说,既然是漏洞,那就应该堵上,这样大家才安心睡觉,毕竟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其一,除掉伏寿。公元213年,曹操把三个亲生女儿曹宪、曹节和曹华一同嫁给汉献帝刘协;公元214年,三人同时被封为贵人,同年12月皇后伏寿被杀,一个多月之后,立曹节为皇后,皇帝的皇后换成了曹家的人。

其二,杀掉伏寿的两个儿子。伏寿被杀之后,她的两个儿子也被鸩杀。如果伏寿不死,她的两个儿子中的一个将来就会继承皇位或者王位,因此伏寿必须被处死,那么她的儿子当然不会留着,否则也是一个祸患。

伏完出身琅邪东武世家大族,其家族以诗书传家,而伏完则是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 他娶汉桓帝长女阳安长公主刘华为妻,生六子一女。其六子分别为伏德、伏雅、伏均、伏尊、伏朗、伏典,而一女为伏寿,是为汉献帝的皇后。

自西汉以来,大部分的皇帝当政期间均有外戚立于朝,甚至很多时候成为拱卫皇权的重要力量,极大的牵制了宦官集团和世族势力,从而确保皇权不至于旁落。

可是等到曹操作为权臣专权之后,汉献帝作为名义上皇帝实则只是虚君之位,朝内外几乎均是曹操的支持者,这里的之所以说是几乎,也就是意味着来自汉献帝的支持者不是没有,而是依然存在潜伏者。

那么谁有可能是汉献帝的支持者呢?宦官?他们已经没有实权,或者全部换成曹操的心腹之人;世家大族?也不可能,不服气的家族要么已经被打压,要么转头支持曹操,那么还有谁是潜在的支持者?

只有一股势力,那就是外戚!此时的外戚就是伏氏一族,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可是谁又知道下面不是波涛汹涌?

没有把握的事情,怎么能够肯定他们没有害?活人依然是有隐患,只有死人才不会有隐患,为了曹氏大业,曹操认为必须除掉这个巨大的隐患,只有把皇帝的身边的人换成自己的人才是最安心的,把自己变成外戚也才是最妥当的事情。

因此,在曹操看来,伏寿必须死,她的两个儿子也必须死,其背后的外戚家族也必须拔出,这样汉献帝身边就真的没有其他的人了,这就为曹操以及他的儿子篡权夺位创立了更好的条件。

既然是干大事,那就不能有小小的忍念,否则就会贻害无穷,这大概是曹操的准则吧,因此曹操一定要杀了汉献帝的皇后伏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