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郜国公主是什么来历?最后被幽禁至死是什么真相
唐朝历史上有很多的出名的公主,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众所周知,唐朝乃是一个极为开放的朝代,开放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唐朝的皇后公主私生活都极为混乱,其中尤以韦皇后、高阳公主、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最为出名。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郜国公主,从史料记载来看,似乎也是因为“淫乱”而被幽禁至死,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此事背后的原因恐怕并不简单。
在唐朝数百位公主中,郜国公主其实并不算太出名,但影响力却一点也不小。郜国公主乃唐肃宗李亨之女,最初被封为延光郡主,成年后被嫁给了虢国夫人之子裴徽,作为郜国公主的第一任丈夫,裴徽的身份便极不简单。
裴徽出自河东裴氏,不仅世代为官,而且多与皇室联姻,伯父裴虚尚唐睿宗之女霍国公主,叔父裴玪尚唐玄宗之女新平公主,而其母则是杨贵妃的三姐虢国夫人,出身弘农杨氏。其父裴璆去世后,随着杨贵妃得宠,其母虢国夫人也得以入京,甚至与唐玄宗眉来眼去。
由于杨贵妃在宫中得宠,因此到了裴徽这一代,与唐朝皇室的联系仍然极为紧密,裴徽娶了延光郡主,其姐妹则嫁给了唐玄宗兄长李宪之子。而裴徽与延光郡主之子裴液后娶唐代宗李豫之女晋阳公主。
然而,正所谓“福祸相依”,显赫身份带来优渥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灾难。“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于天宝十五年(756年)带着杨贵妃、皇子皇女等逃出长安,然而在逃往蜀地途中,却爆发了“马嵬驿之变”,宰相杨国忠被杀及其子、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被杀,裴徽则与母亲虢国夫人趁乱逃走,但因被追捕甚急,虢国夫人最终杀死裴徽后自刎。
“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帝,后延光郡主也被晋封为延光公主,改嫁给了太仆卿萧衡和唐玄宗之女新昌公主的儿子萧升。
这萧升的身份同样极不简单,其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乃南北朝南梁武帝萧衍之后,唐朝兰陵萧氏仍然极为兴旺,萧升的五世叔祖萧瑀曾为唐高祖、唐太宗时宰相、祖父萧嵩曾为唐玄宗时宰相、伯父萧华则是唐肃宗时宰相,其胞兄萧复后在唐德宗时也官至宰相。
延光公主嫁给萧升后,先后生育了萧位、萧佩、萧儒、萧偲四个儿子和女儿箫氏。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两人的女儿箫氏于建中二年(781年)被选为了太子李诵的太子妃,而延光公主也在贞元元年(785年)被晋封为了郜国大长公主。
不过,由于萧升早卒,郜国公主再度守寡,但以其年纪和身份,此时已经难以再嫁。而也正是在此之后,关于郜国公主各种流言蜚语开始甚嚣尘上,先是宰相张延赏在贞元三年(787年)告发禁卫将军李昇私自出入郜国公主府邸,结果李昇被调离禁卫军,改授太子詹事。之后,又有皇亲国戚告发郜国公主与太子詹事李昇、蜀州别驾萧鼎、丰阳县令韦恪、彭州司马李万淫乱,并使用厌胜邪术诅咒皇帝。
对于此事,《旧唐书》有载“贞元中,蜀州别驾萧鼎、商州丰阳令韦恪、前彭州司马李万、太子詹事李升等出入主第,秽声流闻”。唐德宗得知后大怒,废黜郜国公主的封号,将李万杖杀,萧鼎、韦恪、李昇被流放岭南,郜国公主的儿子萧位被流放端州,萧佩、萧儒、萧偲被流放房州,裴液被流放锦州,时任太子左庶子的萧复也被贬死饶州。
之后,事情更是牵扯到了太子李诵,以致唐德宗一度想要废黜太子,太子为求自保,不得不向唐德宗请求与萧妃离婚,但还未等到两人离婚,郜国公主便于贞元六年(790年)去世了,然而太子也随之患病,于是唐德宗杀死了太子妃箫氏来为太子“厌灾”。
从史料记载来看,郜国公主与女儿的悲惨下场,似乎完全是因郜国公主自己私生活混乱所致,然而仔细分析此事,再综合种种迹象,却让我感觉此事的背后并不是这么简单。
首先是郜国公主事发时的年纪,虽然史料并未记载其出生年份,但从其第一任丈夫裴徽死于天宝十五年(756年)来看,郜国公主此时至少已经四五十岁,虽说唐朝时这个年纪的贵妇私生活混乱也属正常,但以李万、萧鼎、韦恪、李昇几人的身份来说,岂会甘于给郜国公主做面首?而且还是几人共事一妇。
此外,从《新唐书·李泌传》和《资治通鉴·唐纪》关于此事的记载来看,此案背后恐怕另有玄机。
先说张延赏告发禁卫将军李昇出入郜国公主府邸之事,根据《资治通鉴·唐纪》的记载,张延赏在任西川节度使期间,便与时任东川节度使李叔明结下仇怨,而禁卫将军李昇正是李叔明之子,因此张延赏在得知李昇时常与郜国公主来往后,便将此事予以了告发,至于其中有没有诬告,便不得而知了。
关于此事,唐德宗曾召李泌商议,对其说道,"郜国已老,昇年少,何为如是!殆必有故,卿宜察之",也就是说唐德宗也知道郜国公主与李昇来往密切不可能是私情,而是另有隐情。而李泌则立即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直接说道,“此必有欲动摇东宫者,谁为陛下言之?”意思是说此案看似在告发郜国公主,但却是意在东宫太子,而且直接便猜出了举报者是张延赏,因而劝唐德宗道,“昇承恩顾,典禁兵,延赏无以中伤,而郜国乃太子萧妃之母也,故欲以此陷之耳”,并建议唐德宗不必细究,如果不放心将李昇调离禁军便是,于是唐德宗便将李昇改授为太子詹事。
再说皇亲国戚告发郜国公主与李昇、萧鼎、韦恪、李万淫乱之事,《资治通鉴·唐纪》对此有载“主女为太子妃,始者上恩礼甚厚,主常直乘肩舆抵东宫。宗戚皆疾之。或告主淫乱,且为厌祷”,也就是说这种举报更多是因为皇亲国戚对郜国公主太过妒忌,虽说不至于是诬告,但借题发挥的可能性极大。
综合以上种种迹象,个人认为郜国公主与李昇、萧鼎、韦恪、李万或许真的来往甚密,但出于男女私情的可能性却相对较小,而更有可能是为了替太子李豫造势,拉拢朝中势力,毕竟李昇、萧鼎、韦恪、李万几个人的身份太过敏感了。
这四人官位虽然不算太高,但其背后所代表的势力却极大:
先来看太子詹事李昇,前文已经说过,其父李叔明乃是东川节度使(后为剑南节度使),而且其家族代为豪族。众所周知,“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日渐衰弱,藩镇割据情况则日益严重,李叔明作为地方节度使,其实力不可小觑。
再来看蜀州别驾萧鼎,萧鼎不是别人,正是郜国公主第二任丈夫萧升的亲弟弟,前文已经介绍过萧升家族情况,其背后代表的势力有多大,就不必多说了。
至于丰阳县令韦恪,虽然没有找到关于他的相关记载,但从其姓氏和为官地点来看,大概率出自于京兆韦氏,作为“关中五大名门望族”之一,韦氏不仅在关中地区的影响力极大,而且在朝中的势力同样极大,仅唐朝韦氏便出了近二十位宰相。
彭州司马李万则是李唐宗室,乃是唐高祖李渊的玄孙,其背后所代表的自然就是一部分李唐宗室了。
虽然隋唐以来,朝廷都极为重视削弱门阀势力,但直到这些门阀毕竟都是传承了数百乃至上千年的豪门,想要彻底被清除岂是一朝一夕之功,这个问题直到唐末都没能解决,直到唐末五代以来乱世影响,这些豪族门阀才算逐渐没落。更何况“安史之乱”后,门阀对于朝堂的影响力又有所回暖。郜国公主与这些人来往密切,不能不引起唐德宗的警惕,毕竟自武则天执政以来,唐朝的政变实在是太多了。
或许也正因如此,唐德宗只是将始作俑者郜国公主废黜幽禁,反倒是将萧鼎、韦恪、李昇和她的儿子们予以了流放,更是将李唐宗室出身的李万予以了杖杀。毕竟郜国公主自己的影响力极为有限,反而是萧鼎、韦恪、李昇和她的儿子们背后的势力太过强大了。
如此一来,郜国公主事件牵连到太子李诵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郜国公主拉拢朝中大臣和地方门阀,目的正是将太子李诵扶上皇位,唐德宗不能不怀疑太子李诵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为此,唐德宗一度想要废黜自己的亲儿子,甚至想要改立侄子、舒王李谊为储君。
根据《新唐书·李泌传》的记载,李泌也看出了唐德宗想要改立太子的意图,最终正是在他的苦劝之下,唐德宗才放弃了废立太子,但还是将出身兰陵萧氏的萧妃给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