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中世纪时期,科穆宁王朝的内部形势如何?

科穆宁家族起家于帕弗拉戈尼亚,属于典型的小亚细亚军区大地产军事贵族家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11世纪末,拜占庭的军区制已经名存实亡,这项曾经“赋予拜占庭帝国新活力的大胆改革”已经不再适应小农经济的发展,也无法再有效地保证帝国的强盛;反而从其中孕育出了侵害小农利益的新的军事贵族阶层,他们组成了与中央集权对抗的武装割据势力,坐地自大,时时发动叛乱,成为拜占庭中央政权的重大威胁。

一、荣光重铸

重新恢复科穆宁家族统治的原小亚细亚军事将领阿莱克修斯本只是这些反叛势力中的一支,并未占据优势,但是他选择了与其他军事贵族联姻的手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1078年,阿莱克修斯迎娶恺撒约翰·杜卡斯的孙女伊琳妮·杜凯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科穆宁家族和杜卡斯家族的世仇,还为自己争取了一位强大的盟友。

此外,巴列奥略、梅里西尼等传统大贵族也选择支持阿莱克修斯。这些大贵族通过联姻结成了牢固的同盟。而阿莱克修斯也凭借着盟友的支持,在一众叛军中脱颖而出,摘取了胜利的果实,于1081年坐上了拜占庭帝国至高无上的位置,成为新一任皇帝。

依靠盟友上位的阿莱克修斯自然而然地对军事贵族多加倚重,将其作为科穆宁王朝统治的支柱,并由此开启了一种新型的贵族统治。贵族阶层进一步分化,权力顶端被皇室成员和与之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家族占据。有数据显示,在12世纪中期,最高军事职位中几乎90%被科穆宁家族和与他们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占据。

而在安娜·科穆宁娜撰写《阿莱克修斯传》时,拜占庭大多数的贵族家庭都已与科穆宁家族建立了联姻关系:这也得益于科穆宁家族令人惊诧的生育能力,以及对政治利益的考量。

这种对亲属、姻亲的重视与拜占庭之前各王朝的统治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在7世纪,皇帝视其叔伯和表亲为对手和潜在的敌人,经常施以断肢、劓鼻或剜目等酷刑来折磨他们;即便到了11世纪,对姻亲的忌惮仍然存在。然而,阿莱克修斯对军事贵族的重用却埋藏着巨大的隐患:虽然他能在大权在握时掌控时局、控制各级官员幕僚,强化皇权,但若后世皇帝不能如他那样强势地控制局面,政权便会落入强大的贵族之手。

二、心有芥蒂

阿莱克修斯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他本人就是如此上位的。因此,他对军事贵族始终留有防范之心。在治国理政时,他也将打击军事贵族反叛,消除贵族异己势力,平息挑战皇权的潜在威胁作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阿莱克修斯通过与军事贵族联姻获得了支持,如他与杜卡斯家族的伊琳妮·杜凯娜结婚,其妻妹与乔治·巴列奥略的结合等,并且通过婚姻网络,这些大家族结成了牢固的同盟。

但是,到了阿莱克修斯之子约翰娶妻时,阿莱克修斯一世却并未将这些贵族家庭中云英未嫁的少女纳入选择对象中,而是挑选了匈牙利的公主皮洛斯卡。其原因是这一时期皇帝已着手将权力中心转移至科穆宁家族,强调皇室家庭的优势地位,欲让皇族凌驾于其他贵族之上。并且,随着军事贵族权势高涨,皇帝必然担心其功高震主。而历史上也不乏军事贵族等因地位提升,而野心膨胀,欲取皇帝而代之的例子。

如弗里吉亚王朝的迈克尔三世听信摄政王巴达斯的鼓动,废除了其母后和一批老臣的官职头衔,25岁时又在巧舌如簧的瓦西里(马奴出身,因善于驯马而得皇帝信任)的唆使下排挤巴达斯,甚至密令瓦西里将其刺杀。

866年,他一时兴起,将瓦西里这个年长他10岁的外姓人任命为共治皇帝,然而一年后,他却被瓦西里暗杀于自己的寝宫中。瓦西里在此谋杀成功后,成为帝国唯一的统治者,建立了马其顿王朝。而在早期和中期拜占庭历史上,包括马其顿王朝在内的8个王朝都是由军人建立的,其中通过政变建立的王朝占了半数;军区制实行后,军事将领的势力日益壮大,一旦其发动叛变,皇帝的统治便有可能瞬间崩塌。因此,皇帝不可避免地会对军事贵族心存戒备。

另外,外戚也是拜占庭统治者的防备对象之一。如约翰·杜卡斯坚持尼基弗鲁斯三世娶格鲁吉亚公主玛利亚为妻,原因在于后者作为一个外国人,除了年幼的儿子,在君士坦丁堡举目无亲,如此皇帝便无外戚之患。而在科穆宁家族统治时期,情况更加复杂,阿莱克修斯一世通过联姻与军事贵族联盟登上皇位,其盟友兼具军事贵族与外戚两种身份,在帝国的影响力相较于其他王朝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对皇帝的威胁也更甚于以往。

阿莱克修斯一世的皇后,来自杜卡斯家族的伊琳妮·杜凯娜在其丈夫统治时期,极力阻止其子约翰成为帝国下一任的统治者,反而大力支持女儿安娜·科穆宁娜上位。无论是儿子继位还是女儿为皇,都改变不了杜凯娜成为皇太后的事实,那么她阻止儿子成为皇帝的动机就很值得思考。很大的原因是安娜上台,坐实了女性继承帝位的合法性,杜卡斯家族便可趁机操纵权力,成为皇帝背后帝国真正的掌舵者。

而杜凯娜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势力实施叛乱,也离不开杜卡斯家族的支持,后者的资源与人际网络为她带来了众多的盟友,足以与约翰这位皇太子形成争锋之势。对于伊琳妮·杜凯娜成为帝国皇后这个问题,皇太后安娜·达拉西娜始终持不赞成的态度,她更希望迈克尔七世的妻子——阿兰人玛利亚成为自己的儿媳,尽管玛利亚也曾成为尼基弗鲁斯三世的皇后。这主要是因为杜卡斯家族曾趁机夺取了皇权,阻断了达拉西娜成为帝国女主人的希望。

三、集权统治

但对于阿莱克修斯与杜凯娜的婚姻,最初她并未反对,然而其长子伊萨克的英年早逝打乱了她的计划,阿莱克修斯与杜卡斯家族的结盟并顺势成功上位更是她始料未及的。之后极力阻止杜凯娜加冕为后:达拉西娜要求撤掉支持杜卡斯家族的宗主教(牧首)科斯马斯,改换与她相交甚好的尤斯特拉提奥斯。

但科斯马斯拒绝,除非杜凯娜加冕;迫不得已,达拉西娜只能同意杜凯娜为后。这意味着在这一轮的交锋中,杜卡斯家族获得了胜利;不仅于此,杜卡斯家族在皇位的选择上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前有出身杜卡斯家族的共治皇帝君士坦丁,后又有约翰·杜卡斯的亲孙女伊琳妮·杜凯娜。倘若安娜·科穆宁娜成功掌权,其丈夫的权势也远远不足以撼动杜卡斯家族。正因如此,皇帝对杜卡斯家族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阿莱克修斯在世之时总是将皇后带在身边,即便带兵作战之时,皇后也不离左右,这与中国古代女子禁止进入军事重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实际上,在拜占庭帝国之前的历史上,这种现象也不常见。反而是诺曼人罗贝尔·吉斯卡尔曾带着妻子一起作战,但他的妻子在军队作战时也确实发挥了作用,在诺曼人与拜占庭的战斗中,她就曾鼓励士兵勇敢作战。有学者称阿莱克修斯与约翰这样做是因为夫妻感情甚笃,皇帝需要皇后的照料,尤其是当皇帝生病或受伤时,这种来自妻子的照顾更是必不可少。

比如,阿莱克修斯一世重病在床,即将离世之际,杜凯娜就曾不离左右,贴身照料。然而,也有一种观点称,这是皇帝对皇后的防备,尤其是科穆宁王朝建立之初,朝政大权尽在皇太后安娜·达拉西娜之手;面对如此强势的婆婆,杜凯娜也有心仿效,而阿莱克修斯一世则是更加防备。

当将所有权力收回之后,皇帝便不许他人再染指帝国权力,尤其是皇后。约翰二世因为母亲和姐姐的夺权行动,也对前两者产生了忌惮之心。于是,他效仿阿莱克修斯一世,将皮洛斯卡带在身边,巡查边境,出征作战。目的是保护皮洛斯卡不受母亲和姐姐的迫害,毕竟这位匈牙利公主在拜占庭毫无根基,孤立无援,且与母亲和姐姐相比,皮洛斯卡发展势力的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结语

尼基塔斯·侯尼亚迪斯在其编年史中记述了阿莱克修斯一世去世到1207年的历史,该书简要记述了关于约翰二世的事迹。作者本着严谨的态度,解释了史料来源于陪同皇帝作战的人,而非他本人亲见。

作者在书中就拜占庭与匈牙利战争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表面上这是由于布拉纳切沃的居民袭击并劫掠了在当地做生意的匈牙利人,实际上是因为约翰接纳了逃亡的匈牙利王子阿尔莫斯,即约翰二世妻子皮洛斯卡的堂兄弟,意图干涉匈牙利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