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国学文化 > 正文

红楼梦中袭人为何不愿意回家?哪些原因导致的?

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宝玉房里大丫鬟之首。接下来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春节期间,袭人被她的母亲和哥哥花自芳带回家过节去了,在这期间,她的母亲和哥哥告诉她,准备把她从贾府赎回来,但袭人听见,反响很大,说权当我死了,再不要有赎我的念头。为何袭人宁愿在贾府当一个下人,都不愿意离开贾府,脱了奴籍呢?其实袭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四个原因,并且原文中也有描述过。

第一个原因:袭人对她母亲和哥哥的怨恨:

原来袭人在家听见他母、兄要赎他回去,他就说:“至死也不回去的。”又说:“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眼看着这老子、娘饿死的理

可见,因为袭人家里穷,所以她父母将她卖给了贾府做丫鬟,并且签的是死契,从袭人的话里,我们能明白二点,其一,她是自愿的,她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人饿死;其二,她是有怨恨的,那么小的年纪便进入贾府当丫鬟去了,她受到的委屈和流的眼泪,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试看元春省亲回来,看见亲人的第一眼就忍不住哭了,说,当日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对元春这个贾府小姐来说,皇宫是侯门深似海;对袭人这个贫穷家的人来说,贾府亦是侯门深似海;小小年纪的袭人,在贾府必定经过了一番严格的调教,才会有如此的表现。所以,她对自己的亲人有怨恨,那句权当我死了,便是她的真情实感。

第二:贾府素来待下人慈悲,她们心中已有了强烈的归属感:

他母、兄见他这般坚执,自然必不出来的了,况且原是卖倒的死契,明仗着贾宅是慈善宽厚之家,不过求一求,只怕连身价银一并赏了,还是有的事呢;二则贾府中从不曾作践下人,只有恩多威少的,且凡老少房中所有亲侍的女孩子们,更比待家下众人不同,平常寒薄人家的小姐也不能那样尊重的:因此他母子两个就死心不赎了。

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很看重名声,所以在对待下人方面,都是很宽厚的,尤其像袭人这样的大丫鬟,其待遇比平常人的小姐还要好。

金钏儿投井时,贾政知道后,说,我们家从来不做这样的事,可见,在贾府,上至贾母、下到小姐、公子,都是遵循这样一个原则的;这里虽然也分等级,但却有一份生活的保障,吃穿用度之外,她们每一个月还有月钱。

宝玉曾经要赶走晴雯,晴雯哭着说道,你只管去回,我就是碰死在这里我也不出这个门,可见,像袭人、晴雯这样被卖进来的丫鬟,对贾府这样一个慈悲人家是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的,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她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第三:宝玉的心里有她,让她有了努力的方向

袭人、晴雯原来都是贾母身边的丫鬟,但在这二人之中,贾母更看好晴雯,也有意将她培养成宝玉未来的小妾;袭人虽然心里明白,但也没有办法改变。

但自从宝玉同她发生云雨情后,宝玉对她的态度就变了,原文中说,宝玉待她又与别的丫鬟不同,而袭人也更加用心的服侍宝玉。可以这样说,曾经的袭人在贾府只是一个打工的下人;但在宝玉这个公子哥心里有了地位后,她却有了上位的资本。

在怡红院里,袭人是当之无愧的首席丫鬟,她不仅服侍周全,处理事情也是尽心尽力,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行事;宝玉曾说,袭人是一个至诚至善的贤人,便是对她最中肯的评价,因此,她在贾府拥有着良好的形象。最关键的一点是,她在贾府过得很开心。

此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二人又是那般景况,他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赎念了。

袭人亲人的意外之想其实同袭人自己心中的想法是一样的,从她同宝玉发生云雨情以后,从宝玉对她与别的丫鬟不同开始,她就已经走上了追求姨娘这个上位之路了。在这样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下,她不愿意离开这个或许能够改变自己穷人出身命运的贾府。

第四:封建社会下的男尊女卑,让袭人这样的女子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我们反过来想,袭人答应自己的亲人离开贾府,她又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虽然她的家庭如今脱离了忍饥挨饿的地步,富裕了,但也不过是一个小户人家,而小户人家的女子,其前途在那里?不过是同她的表妹一样,嫁给门当户对的小户人家过日子罢了。

封建社会下的女子,婚后的生活,不过是相夫教子,忙于针线活罢了,她们出不了远门,只能庸庸碌碌、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这同贾府里锦衣玉食的生活相比,哪一个更好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她不愿意离开贾府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一个好的环境,一个让无数贫穷人家向往的地方。

袭人在家与贾府之间做的选择,是她权衡利弊后的决定,也是她下定决心走进这个勾心斗角,有着权利之争的贾府的表现;她同晴雯争宝玉小妾之位;同夏婆子争柳嫂子大观园厨房之位是相识的,只是袭人比晴雯幸运的多,她不仅有好的性格,好的群众基础,更有一个即使失败了还可以归去的家,她的家是温暖的;但晴雯没有,她只有一个醉泥鳅的哥哥,考试了宁、荣两府过半男人的风流嫂嫂,她没有退路。但诚然这条路是残酷的。

袭人选择贾府,正如我们选择在大城市里生活一样,都是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对生活更高追求的向往,虽然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未来和希望却可以靠我们自己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