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世界史 > 正文

亚历山大大帝为何能所向披靡?他的战术是什么?

在西方历史上有四大军事统帅,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恺撒、拿破仑。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他的一生短暂而辉煌,曾纵横亚非拉几大洲,打下了一个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把世界当做自己的故乡。亚历山大大帝是充满征服欲望的,他一直在征战,想要征服整个世界,而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马其顿方阵。有人说亚历山大的军队可以打败火器普遍装备之前的任何一支军队,虽然这个判断遭到不少质疑,但亚历山大在他的时代从未被战胜过却是事实。

马其顿方阵的构成

方阵是步兵作战采用的一种队形,排列成方形的阵式,能轻易地打败数量上占优势但较混乱的敌人。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方阵,罗马军团方阵、西班牙大方阵、瑞士超长枪方阵、古斯塔夫方阵等都曾称雄一时,中国古代也在很早就有了方阵,而最有名的方阵就是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是马其顿最精锐的军队。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时期,励精图治,打造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并以希腊人的方阵战术为基础训练了一种战斗力很强的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大帝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儿子,自小拜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老师。这是个真正的王者,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出色的军事天赋,他即位后把马其顿方阵加以改良并不断优化,马其顿方阵达到顶峰,成为马其顿乃至当时世界最精良的军队,横扫了无数敌人。

马其顿方阵的构成简单的来说,可以分为常备兵、轻装步兵、骑兵、辅助兵。按照正式编制,64名常备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初级方阵。在满编的情况下方阵还有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一个初级方阵有8192人,四个初级方阵组成一个联合方阵,共有32768人。这种极为先进的编制,构成了一支精锐的部队。

马其顿方阵靠的是常备兵、轻装步兵、骑兵、辅助兵的配合,只有相互之间合才能发挥更强的力量。常备兵是马其顿方阵的基础,数量最多,装备有长矛、胸铠、胫甲、头盔、大圆盾,主要兵器是长矛,亚历山大时期矛长6一7米左右。这些密密麻麻的长矛组成一支移动的矛墙冲向敌人,令人望而生畏,并且通过训练这种方阵的机动性是很强的,能够以完整的横队对敌人造成最重的伤害。轻装步兵的矛短一些,盾更大一些,排成松散队形,负责掩护配合方阵。骑兵由年轻贵族组成,负责掩护放着侧翼,手持一根长矛冲刺,一击之后不拔矛直接换刀剑继续砍杀。辅助兵包括弓箭手、剑手、投石手、投枪手等,以弓箭、投石、投镖、投枪等攻击敌人,减少方阵冲锋的压力,冲散敌人后也负责杀散乱的敌人。方阵重要的是靠这些兵种的配合,保护侧翼和后方很重要,一旦让敌人冲进阵内,扛着长矛的士兵的只能任人宰杀,亚历山大时期这种配合就做的很好。

亚历山大大帝的战术

马其顿方阵横扫无数敌人,威名震古代地中海区域,是离不开亚历山大大帝的。亚历山大大帝擅于灵活地利用各种战术,对马其顿方阵不断地加以变化,这才是取得无数胜利的重要原因。很多人讨论秦军遇上马其顿方阵会怎样,有人会觉得一轮弓箭就搞定了,其实马其顿方阵遇到的弓箭阻击数不胜数,其他各种标枪、投镖、投石、战车、放火、陷坑、埋树桩等攻击拦截也是数不胜数,但亚历山大大帝总是用不同的战术进行了化解。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要的是灵活用兵,而不单单是只依靠一昧的强攻。

亚历山大大帝即位初,首先征服的是色雷斯人。色雷斯人以骁勇善战闻名,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的领导者斯巴达克斯就是色雷斯人。色雷斯人常用的武器有希腊式反曲剑、长矛、双面斧、标枪和弓箭等,他们能适应各种地形,经常采用不近身的战术。这次也是一样,亚历山大要攻打色雷斯人时,他们提前在隘道上占领了山的制高点,把车辆摆放在阵前,一来可以防守,二来可以从高处推下打散马其顿方阵的队形。这是唯一的通路,是一次考验统帅勇气和指挥才能的战斗,依靠方阵硬闯损失将不可估量。亚历山大展示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不拘泥于方阵队形,在平地上的重装步兵向两边分开,在狭谷中的步兵紧密集结用盾牌互相连接让车辆从上面滚过。就这样,马其顿方阵并没有多大损失就冲破了防线,一举击溃了色雷斯人。其后,是扫灭波斯的战斗。

马其顿王国和波斯帝国之间的战斗,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战过程中重要的一段过程。希波战争后,希腊联军获胜,波斯战败,自此波斯一蹶不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波斯依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部队依然远远多于亚历山大带领的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部队。

马其顿王国和波斯帝国之间的战斗,也是亚历山大大帝和大流士三世的战斗。大流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有勇士的美名,处事公正,锐意进取,即位后波斯气象为之一振,但这次幸运之神眷顾了亚历山大大帝。自登陆小亚细亚,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亚历山大带领骑兵快速出击,逐个击破,大败波斯军队,赢得了首战的胜利。此时波斯很是依靠希腊雇佣军,雇佣军将领门农深受大流士三世的信赖,他的一系列战略如果得以实施亚历山大东征可能会增加很大的困难,但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亚历山大大帝,门农病逝了。这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前去迎战亚历山大,两人之间的战斗主要有两战——伊苏斯之战和高加米拉战役。

伊苏斯之战,马其顿军队有3-4万人,波斯有12万左右,指挥官则是两边的君主亚历山大大帝、大流士三世。马其顿一方照例还是马其顿方阵,阵前是色雷斯标枪手和克里特弓箭手组成的散兵线,左翼由希腊联盟重骑兵保护。右翼更加强大,是突击部队,亚历山大亲率近卫骑兵组成右翼主力,骑兵左侧是近卫步兵衔接马其顿密集阵,右侧是特萨利重骑兵和马其顿轻骑兵,右翼远端是希腊联盟游击步兵和阿格里亚和色雷斯标枪手。波斯的阵型也是一样的左弱右强,大流士和骑兵禁卫军居于中央,希腊雇佣军组成中央阵营,左翼是卡尔达克步兵和马迪亚弓箭手,右翼是卡尔达克步兵压阵,还有波斯骑兵和最精锐的突击部队铁甲骑兵。在这其中马迪亚人来自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游牧民族,以优秀的弓箭手闻名波斯帝国,主要负责阻击马其顿骑兵的冲锋。另外波斯采取守势,在马其顿前方必经路段埋置了大量削尖的树桩,用来阻碍马其顿重装步兵的冲锋。

波斯和马其顿的布局、战术都几乎是无可挑剔的。按照这样的局势对战,马其顿方阵左侧将面对波斯最强大的铁甲骑兵,同样波斯左侧的步兵将面对马其顿精锐的近卫骑兵。战斗开始前,亚历山大感觉左侧过于薄弱,在密集枪阵的掩护下,将右翼的一支色萨利重骑兵悄无声息地调到左翼,这成了一支奇兵。接下来就是正式战斗,亚历山大亲率近卫骑兵攻向波斯左翼,面对马迪亚弓箭手三轮如蝗的箭雨攻击后,冲锋到近前。弓箭手在重装步兵前面是大流士的一个败笔,轻装的弓箭手面对冲来的骑兵,四散而逃,冲散了后面的阵型,马其顿重骑兵成功突入波斯步兵阵线。骑兵靠的是高速冲击,并不适合突入阵型作战,这时马其顿步骑协同发挥了威力,紧随而来的近卫步兵投出长矛后拔剑杀入阵中,波斯左线崩溃。与此同时,波斯的铁甲骑兵也攻向马其顿薄弱的左翼,左翼的希腊联盟骑兵很快被击溃,但之前调动的色萨利重骑兵成了奇兵,一时拦住了铁甲骑兵,但形式不容乐观。不容乐观的还有中路的方阵,由于兵力悬殊,方阵也是大量伤亡。一切都在亚历山大的掌握之中,他一面让近卫步兵攻击希腊雇佣军的左翼,一面亲率近卫骑兵保持队形进攻大后方的大流士,双方进行了悍不畏死的死战。本来如此下去,大流士不致失败,关键时刻,大流士因座车的马受惊逃离战场,波斯军士气大溃,刹那间土崩瓦解,一败涂地。这一战后,大流士不仅失去了财宝,也失去了家人。

伊苏斯之战后,亚历山大逐渐征服了波斯帝国西部。西部虽然沦陷,但大流士在幼发拉底河以东依然有着稳固的统治。战争的失败并没有打倒大流士,他的身边还有追随的波斯贵族,再者波斯帝国依然有着庞大的财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不得不说大流士确实有才能,仅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重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大流士充分分析了战役的失利的方方面面,组建了一支波斯帝国一百多年来装备最精良,战术最先进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数量不仅庞大,而且大流士招募选取的都是各地的精锐。在装备上大流士也进行了改良,他特地为步兵配备了加长的矛和剑,换装了更大、更厚重的盾牌,骑兵大部分也配备了鳞甲,此外大流士准备了至少两百台带有侧刀的镰刀战车,并且还从印度运来15头战象。随着这支军队的组建,马其顿和波斯又打响了一场战役——高加米拉战役。

高拉米加战役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双方都投入了最大的兵力。这一战,波斯投入兵力10万左右,马其顿也尽倾麾下四万多部队。

这一战大流士准备得极为充分。在战役开始前,大流士就下令填埋沿路的水井,并收割粮食、摧毁果园,坚壁清野不给马其顿以补给,同时他选择了更有利的高加米拉地区作为战场以逸待劳。亚历山大明白这场决战的重要性,从马其顿招募来更多的兵力,双方大战一触即发。

战役正式开始。马其顿照例是重装步兵密集阵组成中央阵营,左翼主力是特萨利重骑兵,另有希腊联盟重骑兵和希腊雇佣军步兵;右翼依然是亚历山大亲率的近卫骑兵打头阵,精锐的近卫步兵加以配合。在阵线前沿是阿格瑞安标枪兵、色雷斯部落的山地战士以及来自马其顿或克里特的精锐弓箭手等组成的散兵线,负责遏制波斯战车的冲击。

亚历山大发起侧翼攻击后,波斯的战车首先冲来。大部分的战车都被马其顿前方的散兵拦截,少量冲到近前的战车也被方阵士兵躲避。波斯紧随其后的东方骑兵冲向马其顿右翼,各线惨烈进行激战,波斯依靠精锐的兵力优势压制着马其顿,马其顿的两翼都被敌人迂回包抄,方阵步兵错出一个致命空档,大流士立即让骑兵突破密集阵。关键时刻,大流士没有让突破阵线的禁卫军从背后攻击马其顿阵线,而是让他们直取马其顿大营,不惜代价解救他的母亲和儿女。波斯精锐骑兵轻易攻取了马其顿大营,劫掠了大量物资,解救出王室成员,也是因此是大流士失去了一次获胜的先机。

马其顿方阵面临着一场危机,这是马征战过程中最糟糕的局面。一切都在亚历山大的预料之中,他并不在意大营的沦陷,此时他的近卫骑兵和近卫军步兵还没有直接参战,他在等待最佳时机,他要背水一战。当波斯左翼已经被完全挤压出原有位置,亚历山大出击了,率军快速冲向核心的大流士,进行斩首行动。这是一场豪赌,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亚历山大,大流士这次没逃跑但他驾车的驭手被标枪手击毙,很多士兵以为他被击毙,造成混乱,败局已定,大流士不得不再次逃跑。亚历山大大帝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但因为需要支援其他部队,他不得不放弃追逐大流士。这场决战最终以压力山大大帝胜利而结束,波斯帝国随后走向灭亡。

马其顿方阵屡次大胜,打出威名,是离不开亚历山大大帝的指挥的。亚历山大有着狮子般的个性,总是身先士卒带领近卫骑兵冲锋,使得他的侧翼斜击战术屡战屡胜。相比于战术,他更有孤注一掷、舍我其谁的霸气,他敢于背水一战的豪赌,在战场上马其顿只有取胜一条路,失败则万劫不复,绝没有可能全身而退,也正是因此他带领的马其顿方阵才屡战屡胜。

马其顿方阵的兴衰

马其顿方阵优势很明显,同样劣势也很明显。密集型的方阵适合在平整开阔的地带布阵前进,不然容易打乱阵型,超长矛转动不会太灵活,重要的是两翼薄弱,一旦被攻入不堪设想。

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马其顿方阵发展到了巅峰。亚历山大大帝是世界史中公认的军事天才,他可以灵活运用马其顿方阵,根据不同战场马其顿方阵可以把方阵排成斜阵,以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斜面向外。同时在东征的路上,亚历山大大帝又吸收了各种精锐力量,包括以战争为生的希腊雇佣军,以射击和快速支援作战而著称的标枪手、弓箭兵,来自各地的专业骑兵,色雷斯部落的山地战士,还有擅于制造弩炮和投石器的职业随军炮兵力量。这些或是职业军人,或是有着顶级水平技能的战士,加上大量的日常训练和战斗经历,成为一支威力巨大的战争机器,而融合了各种精锐的马其顿方阵也是更加强大。正是因此马其顿方阵才能横扫亚非拉,无往而不利。

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马其顿方阵还是最强步兵战斗队形,但已经逐渐走向没落。首先,亚历山大的战术不仅没有发展反而更加滞后,步兵装备更加沉重使得灵活的机动能力退化,而本该掩护方阵侧翼的骑兵部队被削弱使得方阵侧翼更加薄弱。其次马其顿方阵的缺点显而易见,亚历山大大帝虽然解决了机动性问题,但不等于解决了问题,他几次率领骑兵直冲敌军大后方,这其实是万分危险的,尤其在他之后方阵的使用缺点更加明显。最后就是罗马军团的发展,罗马军团基本单位为支队,更加机动灵活,还有就是投射武器的进步,铁制箭头、铁制标枪的发展可以杀伤方阵的士兵,瓦解方阵的攻击力。

曾经横行一时的马其顿方阵,不仅有了败绩,还一发不可收拾。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马其顿和罗马交战,马其顿方阵在地势起伏不平的战场上难以保持队形,掉转又不灵活,罗马士兵避开正面从侧翼攻入方阵,使用短剑和大盾大杀特杀,扛着长矛的士兵根本难以对抗。马其顿方阵的最后一战是罗马军团对战叙利亚王国,叙利亚的大军在狭窄的谷地中无法施展,被罗马全歼,此战后盛极一时的马其顿方阵完全消失了。

亚历山大大帝能创建一个强大的马其顿帝国是离不开马其顿方阵的,同样马其顿方阵强盛一时也是离不开亚历山大大帝的,有亚历山大大帝这样优秀的统帅的马其顿方阵才是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