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中兴名将郭子仪,他有哪些功绩?
郭子仪,唐代中兴名将,曾平定安史之乱,收复长安,又多次抵挡了外族入侵,为维护唐朝稳定立下汗马功劳。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在封建王朝历史中,寻找一个遗憾的话,那便是王朝内忧外患之际,朝中缺乏中兴之将。自古以来,传统的封建王朝,多以文治国,而以武戡乱,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两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种是以文选拔人才,而另一种是以武选拔将领。郭子仪就是武举出身,他一生的时间历经唐朝七位皇帝,一生多次挽大厦于将倾,救唐王朝于水火,甚至在死后被皇帝赐号为“尚父”,他是唐王朝的中兴名将。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科举制度的诞生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掌握朝政的局面,同时也给予了许多寒门出生的子弟,通过文治武功建功立业的机会。此举的受益者,其中就包括郭子仪。早年的郭子仪,参加武举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唐王朝的重视。如果,历史仅是一条极其平缓的直线,没有任何波澜曲折的话。那么郭子仪只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乱世出英雄,恰在这个时候,安史之乱的发生将郭子仪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之上。
平“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似乎超出了那个时代所有人的预料。因为,安史之乱爆发之际,正是“开元盛世”的顶峰。安史之乱的叛将安禄山凭借着三镇兵力,在强盛的唐帝国掀起了巨大的风暴,并且在不久之后,便彻底攻克了当时的长安,玄宗皇帝被迫远遁于蜀地。
此时,正在守孝的郭子仪立马被唐肃宗紧急召回,并且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公元757年9月,郭子仪率领唐军,从凤翔出发,在长安城南大败叛军,并且顺势一举收复故都长安,郭子仪以此为起点,继续追击叛军,十月便收复洛阳。这就是被称为传奇的“手提两京还天子”。
二复长安
平定安史之乱后的郭子仪,曾受到了宦官的谗言,从而被皇帝解除兵权,赋闲在家。即使身在家中,远离朝堂之上,郭子仪的心中挂念的依然是大唐江山的安危。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国力陷入了严重的衰退之中,内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外部则有来自吐蕃与回纥的强大军事压力。
公元763年,吐蕃犯境,慌乱之际,唐朝皇帝仓皇出逃,长安陷落。这个时候身在家乡的郭子仪,身边仅有20余名亲兵,对付吐蕃简直以卵击石,郭子仪也深知这一点的。于是,他急忙召集各地唐军,誓师大会之中,流下眼泪说道要雪国耻,光复长安。最终,在郭子仪的率领下, 唐朝军队仅凭几千人的孤军,便顺利的收复了长安。这也正是,郭子仪人生中第二次收复长安。
在这之后的郭子仪,成为了整个大唐王朝的中流砥柱,后来吐蕃联合回纥再次进攻唐王朝,在这样形势危急的情况之下,郭子仪只身一人,前往回纥军队营帐之中,说服了当时的回纥首领,放弃进攻唐朝的想法,并且约定共同对付吐蕃。在此之后郭子仪常年负责边关,当时的吐蕃慑于郭子仪之威,久久不敢轻易犯境。
我们回顾这位大将的一生履历,我们或许会发现,郭子仪不愧于名将之列。一生中,平安史之乱,数次大破吐蕃,两次收复长安。郭子仪一生经历了唐朝七个皇帝,虽然手握重兵,却总以匡扶江山社稷为己任,并且居功从不自傲,也不以武力称雄一方,以至于《旧唐书》中,也这样描述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