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玄宗李隆基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唐玄宗李隆基的详细介绍。

唐玄宗(公元685-762年),名李隆基,又叫唐明皇,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母窦皇后,封临淄郡王,后因平“韦后之乱”,拥睿宗复位有功,被封为太子。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他迫使其父禅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时年28岁,在位45年(公元712-756年)病死,葬泰陵。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公元710年,韦皇后毒死中宗,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并谋害相王李旦,李隆基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铲除韦氏及其党羽,迫使少帝李重茂颁布诏书,让帝位于叔父相王旦。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当时,宫廷的内部斗争十分激烈,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政变除掉韦后以后,依仗功大,日益骄奢,不可一世。朝中宰相7人,有5人和太平公主关系密切,姑侄关系特别紧张。

延和元年(712年)六月,睿宗自称太上皇,把帝位传给了李隆基。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七月,太平公主与其党羽密谋,企图发动政变,推翻玄宗,自为皇帝。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唐玄宗发现,他先发制人,杀死太平公主,彻底剪除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结束了武则天以来一连串的宫廷政变。唐玄宗统治初期,继承了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他任用贤相,整顿吏治,选拔人才,赏罚严明,君臣之间密切配合,唐朝出现了史家称道的“开元盛世”。

后期却怠于政事,任用李林甫为相,杜绝言路,嫉贤妒能,杀诸功臣,宦官日滋,宠幸杨贵妃。整天沉溺于声色淫逸的生活之中,使朝政日益腐败,终于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他被迫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兵士哗变,他无可奈何,赐杨贵妃自尽。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至德二年(757年)玄宗回到长安,宝应元年(762年)死于长安神龙殿,终年七十八岁,翌年三月葬泰陵。

泰陵在桥陵东北23公里,是渭北唐陵中最东端的一个。泰陵因山为陵,陵园包括整座丰山。据《旧唐书》载:“玄宗常谒桥陵,至金粟山,睹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宝应初,追述其志而置山陵焉。”泰陵陵园建筑大体与乾陵相同,规模不如乾陵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