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名臣王昶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最后的结局如何?

魏朝是中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而曹魏之所以这么强大除了曹操的有勇有谋的计谋外,与他麾下的各路英雄将领也有很大关系。曹魏后期的高级臣僚王昶就是一位文武兼备、极有韬略和主见的人物,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王昶(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他出身太原王氏,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少年时与同郡的王凌在当地很有名气。后来他进入曹丕的幕府担任太子文学,迁中庶子。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王昶随即被转任散骑侍郎,任洛阳典农,还成为州郡地方负责屯田的官员。为百姓做了很好的表率,开垦了很多荒地。

青龙四年(236年),魏明帝下诏求贤,卿校以上,各举一人。即便曹魏初期对人才选拔的范围很广泛,名门出身的子弟终究比寒门更为容易晋升。在太尉司马懿的推荐下王昶被朝廷选用,王昶不久被迁任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王昶虽然在外地作官,可一心关心朝廷政治。他认为战争未必总是胜利,于是上表请求迁移治所到新野,主张就近训练水军,开垦荒地并以扩大耕殖。他自己这样施行,后来积攒的粮食都堆满了仓库。

正始十年(249年),太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掌权,之后王昶献上治国之策,积极向司马懿靠拢,深受司马懿的器重。王昶又奏请伐吴,在江陵取得重大胜利,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京陵侯。正元二年(255年),王昶参与平定“淮南三乱”有功,赐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和关内侯。他被晋升为骠骑将军。

259年王昶去世,谥号穆侯,由其子王浑继承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