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有多惨烈?最后的君王和臣子们谱写了一首壮烈的悲歌
1279年,崖山海战的失败宣告南宋的彻底灭亡,场面十分惨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尽忠赴国难,以死报家国。在《三国演义》的开篇就提到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不得不感叹这句话就宛若一个魔咒,禁锢着天下的局势。每次朝代更替都是一个新纪元的开始,必然也会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局面,今天咱们要说的就是宋元的王朝更替。这必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作为少数民族第一次统御全国,中华大地进入了一种新的模式之中,一个征服者登上了华夏舞台。
改朝换代对于一部分来说,就是国破家亡的悲剧,所以总会涌现出一批令人敬佩的爱国义士。在中国人的忠君思想里,“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是作为一个臣子基本要求。当蒙古大军来袭,看着昔日家园遭战火涂炭,无力回天的君王与臣子就会选择用殉国的方式成全自己的气节。宋朝灭亡之际,最后的君王和他的臣子们谱写了一首壮烈的悲歌。
公元1279年,这是中国古代是上规模最大的,战果特别惨烈的一场海上战役,交战的两方分别是蒙古帝国和南宋帝国,内蒙帝国强盛至极,正在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着亚欧大陆,随时都准备着给对手一记重拳。而南宋帝国则是国力空虚,拖着羸弱不堪的身躯强行抵抗了数十年。这场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众多,战船数千艘,这场战役后政权形式将发生重大的改变,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蒙古铁骑成为了当时的新主人。
一批忠贞之臣带着幼帝从杭州一路溃退,直至崖山,建立起了海山朝廷,试图保卫江山社稷的最后一缕香火。而这些宋朝仅剩的忠义之士,屹立于天涯海角,捍卫着大宋弱不禁风的政权。少数人是阻挡不了历史潮流的,再高昂的斗志抵挡不了威猛的铁骑,经过数次交锋之后,最终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围困。没有补给,没有增援,没有主心骨,以全军溃败结束了这场不到一个月的海战。
成为俘虏的文天祥,亲眼看到崖山海战中最悲壮的景象,丞相陆秀夫背起年幼的皇帝,投向象征着生命起源的海洋。剩下的宋军也一个个跳海,为国捐躯,他们没有一个人愿意苟且偷生,全部殉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辱,更是为大宋的国家气节而献身。数天后,海上出现了大量的浮尸,十万有余的殉国将士最终埋葬在自己祖国的海水中,令山河泣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成为了南宋末年崖山海战中最为其恰当的表述,在大宋王朝的危难之际,无数仁人志士选择为国死节。崖山海战中张世杰、陆秀夫在此次决定王朝兴衰成败的战役中,有着很大的战略失误。但是,这份精神确是值得我们所有人传颂的,面对敌人的压倒性优势,这个南宋小朝廷本来可以像元军投降,但是却义无反顾,坚持到底。给予了我们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豪迈。这份英雄豪迈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源,注定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不断的传承。
纵观大局,朝代更替是历史的必然,旧的枷锁被新的制度打破是时代的进步。期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不需要明白历史的大势,不需要接受命运的安排,他们愿意将自己微薄生命绽放出最后的光芒,照耀史册,将精神传承下去。崖山海战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战役,南宋小朝廷虽然壮烈的毁灭,却是虽死犹生。在众多悲剧之中,历史塑造的悲剧无疑是最为沉重的那一篇。崖山海战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宛如星辰一般闪烁着无限的光芒,将短暂的黑夜彻底照亮。并且,成为了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让人无法忘却的那一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