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允文是个文臣,他为什么能建功立业?

虞允文,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初年名臣,隋唐著名书法家、名臣虞世南的后代。他早年以文章致身台阁,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人们的印象中,封建王朝从来都是文臣武将分开的。治理朝政帮助皇帝处理国事,那是文臣的事情。然而统兵打仗戍守边关,则完全是武将的事情。这样的分工似乎成为了历朝历代的惯例,在实际的历史上,能够做到能文能武的人可以说是门罗可雀,并且还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弱战强的更是少到可怜。历史中的朝代里,如果有这样的人存在,多数会情况会成为这个王朝的顶梁柱。在南宋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文臣,在南宋王朝危难之际,迎难而上,率领军队以少胜多。这个人就是南宋名臣——虞允文。

南宋王朝注定是中国历史上充斥着悲情的王朝,先是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金人,在是统一漠南漠北草原的蒙古铁骑。这所有的一切成为了南宋王朝国祚百余年中,始终都不挥之不去的梦魇。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历史也是一样,正如南宋王朝所处的历史时期一样,危急关头总是能够涌现出一些肱股之臣,而虞允文正是这众多肱股之臣中的一员。

说到虞允文成名前的经历,其实和历朝历代的文臣没有任何的不同,他早年先是因为父亲为官的原因,进入了仕途。后来又凭借自己的才华,在1154年顺利考中进士。但因为当时朝政由主和派大臣秦桧掌握,所以一直都没有受到重用。直到主和派的秦桧死后,他才真正得到重用,并且官至中书舍人。这样的履历在历史上是那么的平淡无奇,以至于如同二十四史中,众多文臣出身经历的翻版一样。当然,如果虞允文处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时代,那么迎接他的很可能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文官,碌碌无为度过一生。但是,历史在带给人们苦难与繁荣的同时,也会给人带来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恰在这个时候,历史给予了这个普通文官以机会。

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领十五万金军大举南下,一时之间朝野哗然,先是两淮宋军迅速溃败,在是金军已抵达长江岸边。局势一天比一天严峻,朝堂上失败主义的情绪也在不断蔓延。长江的采石成为了抗击金军的前线,这个时候急需一个人前去当时的采石慰问军队,于是南宋朝廷便委派虞允文前去采石。当虞允文到达采石之后,他所面对的并不是一支威武雄壮的军队, 而是一支士气低沉的军队。因为此前宋军的一再失利,使得所有宋军士兵都觉得此战必败。

这个时候的虞允文看出了端倪,他知道如果任凭事态发展下去,那么南宋王朝将会面临被倾覆的危险。这个时候的虞允文开始像士兵慷慨激昂的陈词“我们能既然掌握着长江天险,为何不尝试拼死一战?”正是这样的一席话,使得宋军颓废的士气,变得高昂了起来。同时虞允文也自任统帅,统领采石附近的军队与金军周旋。他发现宋军的一万多人面对金军的时候,人数并不占据优势,但是金军并不擅长水战,且劳师远征准备必然不充足。所以决定以南宋水军为主力,在江面上迎战金军。

这样的战术经后面的战事证明,是完全正确的。金军因为不习水战,在江面上被宋军打得大败。并且因为金军的渡江船只并不牢固,导致金军在与宋军的战斗过程中,诸多士兵溺亡于江中。这样的情况气得当时的金主完颜亮暴跳如雷,以至于后来下令所有金军必须三日内渡江,否则全部处死,金军将领无奈之下,只得将完颜亮杀死,引师北归,南宋的这次危机就这样被虞允文化解。

虞允文在我们后世的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是他在“采石之战”中的以少胜多,更是成为了后世的经典战例。同时这样一个文臣力克敌军的形象,也使得他成为了历史这片星海之中,最为闪亮的那一颗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