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偃师是什么人?“偃师献技”又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相传,周穆王去西方巡视,越过昆仑,登上弇山。在返回途中,还没到达国界,路上碰上一个自愿奉献技艺的工匠名叫偃师。穆王召见了他,问道:“你有什么本领?”偃师回答:“只要是大王的命令,我都愿意尝试。但我已经制造了一件东西,希望大王先观看一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穆王说:“明天你把它带来,我和你一同看。”第二天,偃师晋见周穆王。穆王召见他,问道:“跟你同来的是什么人呀?”

偃师回答:“是我制造的歌舞艺人。”穆王惊奇地看去,只见那歌舞艺人疾走缓行,俯仰自如,完全像个真人。巧妙啊!它抑低头就歌唱,歌声合乎旋律;它抬起两手就舞蹈,舞步符合节拍。其动作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穆王以为他是个真的人,便叫来自己宠爱的盛姬和妃嫔们一道观看它的表演。快要演完的时候,歌舞艺人眨着眼睛去挑逗穆王身边的妃嫔。穆王大怒,要立刻杀死偃师。偃师吓得半死,立刻把歌舞艺人拆散,展示给穆王看,原来整个儿都是用皮革、木头、树脂、漆和白垩、黑炭、丹砂、青雘之类的颜料凑合而成的。

穆王又仔细地检视,只见它里面有着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部则是筋骨、肢节、皮毛、齿发,虽然都是假物,但没有一样不具备的。把这些东西重新凑拢以后,歌舞艺人又恢复原状。穆王试着拿掉它的心脏,嘴巴就不能说话;拿掉肝脏,眼睛就不能观看;拿掉肾脏,双脚就不能行走。

穆王这才高兴地叹道:“人的技艺竟能与天地自然有同样的功效吗!”他下令随从的马车载上这个歌舞艺人一同回国。

鲁班造的云梯,墨翟做的木鸢,他们都自认为是技能的最高水平了。他们的学生东门贾和禽滑釐听说了偃师的技艺,就分别告诉自己的老师。于是,这两位老师傅便终身不敢再谈论技艺,而只有时刻老老实实地守着他们做木工用的圆规和直尺勤学苦练。

“偃师献技”是列子在战国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所独创的科学幻想寓言,寓言中这个人工材料组装的歌舞演员倡者,不仅外貌完全像一个真人,能歌善舞,而且还有思想感情,甚至有了情欲,以假乱真,比现在已经造出的机器人还要高出一筹。寓言中的幻想利用了战国当时的科学技术成果,以当时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当做出发点。其深层寓意是对当时墨家代表人物崇尚技巧的议论。

《周礼》的《冬官》部分,汉初已佚,后补入《考工记》,用以代替《周礼·冬官》。《考工记》是一部切实而具体的讲述生产技艺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记述官府手工业生产工艺和质量规格的书籍。据后人考证,《考工记》成书约在春秋末战国初,是春秋末战国初一部有关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汇编,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种殉葬用的“俑”,据《礼记·檀弓》,孔子“谓为俑者不仁”。郑玄注:“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皇侃疏:“机械发动踊跃,故谓之俑也。”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发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又《孟子·梁惠王》:“仲尼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焦循《孟子正义》:《广雅》引(张揖)《埤苍》云:“俑,木人,送葬设关而能跳踊,故名之。”“为其像人者,谓为其像人之转动跳踊也。”可见木“俑”就是由简单机械发动能够自己转动跳跃的木人。

春秋末战国初,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为鹊,墨子已能造木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墨子》、《韩非子》、《淮南子·齐俗训》)据汉代人记载,先秦已有一种自动木人,能驾驭木车木马走得很远。公输般造木人,御木车马,载母其上,一驱不还(《论衡·儒增》)。

“偃师造倡”、“薛谭学讴”、“扁鹊换心”等寓言与先秦时《周礼·冬官》、《考工记》等周代司空掌管的当时工部的手工业制造的科学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列子正是在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基础上充分展开奇特的想象而创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