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有哪些关于垂钓的诗作?描绘令人向往的钓鱼之乐

历朝历代有不少关于垂钓的诗作,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垂钓,是不少人的爱好。一根竿,一缕渔线,人在碧波前闲坐,悠哉游哉,空气是清新的,风景是优美的。一根钓竿在手,忘记了其他,就好像山水间的云彩般惬意,钓鱼之乐,让人向往。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

日出两竿鱼正食,一家欢笑在南池。

——唐·李郢《南池》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了钓鱼,一家人都上阵了,实在热闹。小儿子准备鱼饵,妻子搓丝做鱼线。丈夫倒裹着头巾,身边倒满了一壶酒,散发着浓浓的香气。日头已上了两竿,鱼儿不停地咬饵。一家人在南池有说有笑,好不快乐呀。

对于喜欢钓鱼的人而言,这是一种什么也比不上的愉快的体验。

七尺青竿一丈丝,菰蒲叶里逐风吹。

几回举手抛芳饵,惊起沙滩水鸭儿。

——唐·李群玉《钓鱼》

守在岸边钓鱼,钓鱼竿是七尺的青竿,而鱼线是一丈长的丝线,水里的菰蒲叶在风中摇曳有声。诗人几次举起手抛饵,却惊动了沙滩上已经休憩的水鸭儿。水鸭儿打破了垂钓的宁静,但这过后一定是更安静了。

老者钓鱼,相当随意,有鱼没鱼好像都没什么打紧,耐心地等待就可以了,这符合老年人的心境。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唐·常建《戏题湖上》

一位老人坐在湖边的石头上垂钓,湖里桃花随着碧波流淌。长长的竹竿,无边无际的水波,也不知道是哪个会吞钩啊!没关系,等吧。颇有姜太公钓鱼的意味。

相比之下,初学钓鱼的小孩可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有些紧张了。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的小孩刚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之上,身边掩映着碧草。有过路的人前来问路,小孩远远地就摆了摆手,害怕惊跑了鱼儿,不敢回应。真是一个可爱,有趣的孩子啊。

能钓上几尾鱼,对于垂钓的人来说,是上天的奖赏,足以让人喜出望外,很有成就感。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唐·郑谷《淮上渔者》

江水之上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以船为家,船儿在风中随水漂移。他刚刚钓得了一尾鲈鱼,儿孙们忙着在荻花丛中吹火做饭,欢喜而忙碌。生活是清苦的,但也总有收获的时候,而快乐也是很简单的。

钓得鱼归,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短短蒌蒿浅浅湾,夕阳倒影对南山。

大船鼓枻唱歌去,小艇得鱼吹笛还。

——明·陈宪章《赠钓伴》

在初春的水岸垂钓,浅浅的水湾旁,满是短短的蒌蒿,生机盎然。夕阳西下时归去,残阳倒映水中,与南山的倒影相对。大船小艇的人们返航,收获不小,划桨声、唱歌声、欢笑声,吹笛声响成一片,无比欢快热闹。

也有人,钓鱼钓得忘了时间,直到夜幕降临才回来。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司马曙《江村即事》

钓鱼归来后,连船也不系,江村月亮渐渐沉没,正是睡觉的时候。即使船儿夜间被风吹走,也不过是在开遍芦花的岸边而已。此时万籁俱静,钓鱼到了这个时候,可见诗人乐而忘返啊。

钓鱼,既是为钓鱼,却也不仅是为钓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一群群白鹭翩翩飞舞,溪水中漂浮着鲜艳的桃花花瓣,这个时候,鳜鱼正肥美。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穿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垂钓。这一点雨不算什么,怎么能回去呢!光是眼前的风景,就足以醉人了啊。

钓鱼,和自然亲密接触,无比美妙。

爱钓非爱鱼,无鱼心已足。

闲把一竿行,迥塘泛秋绿。

——清·沈彤《钓鱼歌题凌支南真》

钓之乐,不在乎鱼,没有鱼,诗人也心满意足了。闲闲地拿着一根钓竿,池塘里的秋水泛着碧色,诗人亦是一派闲适之情,哪里管鱼儿上不上钩,有没有收获呢。垂钓,看风景,养眼也养心,就够了。

有的人,钓的不是鱼,而是山水之意,在山水间释放自我。

红桥几曲照湖明,十顷琉璃镜样平。

香饵不施竿在手,悠然物我两忘情。

——清·刘文嘉《板桥垂钓》

红桥曲曲折折,映照在明澈的湖水中。风平浪静,水面如同琉璃一般光滑明净。不用施饵,只需要拿着钓竿,沉醉其中,把天地间一切,包括自己都忘了。

垂钓,渔翁在传统文化中,向来有闲逸,隐退之意,远离是非,只求得内心清静。

是非不上钓鱼舟,从此闲身得自由。

一色藕花三十丈,明年归住鉴湖头。

——宋·苏泂《钓鱼》

官场是非到不了钓鱼船上,终于清闲,得到了自由。一色的荷花无边无际,开得正好,明年我还要打算把家搬到鉴湖呢!诗人爱上的,不仅是垂钓,更是清静自在,没有尔虞我诈的生活啊。

渔翁又是恣意的,潇洒的,不被红尘羁绊,世事所扰,在天地间来去自如,真是令人羡慕。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清·陈沆《一字诗》

碧波之上,有一条扬帆又带桨的渔船,一个渔翁正在垂钓,一俯一仰十分悠然,开心了就哈哈大笑。抬头看,明月当空,秋色满江。还有比这更美,更自由的归处吗?

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却孤傲清高,在冰天雪地中,坚持垂钓。他钓的不是鱼,而是信仰,是坚守,无论环境如何,绝不撤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天寒地冻,到处是茫茫白雪,山间鸟已绝迹,路上也没有行人的踪迹。却有一个穿蓑衣,戴斗笠的老渔翁,在一叶孤舟上,独自垂钓寒江。世界寂静无声,冰雪奇寒,而他好像浑然不觉。守着内心,不在意环境如何,真是难能可贵。这首简短的唐诗,也成了千年绝唱。

就算不钓鱼的人,读了古人这些诗词,也会被钓鱼之乐而感染,也不仅是因为鱼,而是那美丽的环境,悠然的心情,垂钓,钓起的,是如鱼儿跃动般的欢乐,是没有得失,唯有随缘的释然,也是一个人,和自然,和自我的最佳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