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将大秦压制数十年,魏文侯到底有多厉害?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魏文侯为姬姓魏氏,名斯,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国百年大业的奠基人,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在位期间,正值多事之秋,先有“三家分晋”之后带来的一系列内忧,后有“春秋四大国”之一的秦国虎视眈眈,魏国的前身不过是晋国的一卿,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通过各种军事打击与文化渗透,竟然将秦国驱逐出中原之外数十年,秦国也因此被山东诸国鄙夷为“虎狼”。为何能“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泱泱大秦竟不如晋国一个氏族?魏文侯又是如何将秦国死死遏制于中原之外的呢?
一、继业独立,谋求自强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魏、韩被赵氏家臣张孟谈说服,三家联手攻陷同为晋国仅剩的四卿之一智氏,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领地,三家分晋的局面基本形成。但魏氏的处境并没有好过多少,因为赵氏出力最多,所以三家分智时赵氏获利最多,而所分的地正压在魏氏的脑门上,此外魏氏被大山大河所围,在其北部是吕梁山,南部是中条山,东部是王屋山,黄河的大拐角则包住了魏氏的西部和南部,地势易守难攻,但还与高速发展的韩氏、秦国相望,若策略不当地利优势很可能变成压迫封锁魏国的铜墙铁壁。在这样的背景下,魏文侯从爷爷魏桓子那里继承了魏氏家主之位。
魏文侯深知,若想不被列强所灭,只能先想办法自强,再谋向外发展,正是内忧外患的处境和自身的勃勃雄心,使得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李悝、翟璜为相,改革弊政,其中,李悝认为“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他还以“尽地力”、“平籴法”等振兴魏国经济,“行之魏国,国以富强”;李悝还在魏国大力推行变法,编订《法经》,秦国的商鞅变法正是参考了这部经典,秦朝又将商鞅变法具体为秦律,西汉则“汉承秦制”,汉律承袭秦律,可以说都由《法经》脱胎而成,可见李悝地位之重要。翟璜则向魏文侯推荐大量栋梁之才,吴起、乐羊、李悝、西门豹都是他在魏文侯最需要的时候推荐的。正是在李悝、翟璜的尽心辅佐下,魏文侯实现了第一步——自强。
二、和赵联韩,打压西秦
就在魏文侯打算“闷声发大财”时,曾经一起“革命”的赵、韩来使者了。赵献侯想联合魏文侯消灭韩氏,赵、魏平分韩氏,韩武子也有此意,但都被魏文侯否决了。在魏文侯看来,“三晋”中赵氏最大,韩魏就算联手抗赵最多也只能斗个两败俱伤,而赵魏联合灭韩也无异于与虎谋皮,韩被灭了那下一个肯定是魏。于是魏文侯灵机一动,他劝说赵献侯与韩武子一起联合起来向外扩张,虽然在往何处发展、怎么发展上,三家没有达成共识,但通过和赵联韩,三家放弃了内斗,朝着各自的方向前进,魏国也因此少了几分后顾之忧。
与“三家分晋”后蒸蒸日上的魏国相比,处在西方的秦国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秦穆公的逝世,秦国的霸业难以维继,穆公之子秦康公、孙秦共公,在位期间继父祖之余烈,继续向当时仍然存在的晋国发起挑战,但难以打开东出的局面,此后秦国局势动荡,国君换了一个又一个,秦国上下人心惶惶。就这样,秦国被魏国盯上了。魏文侯用吴起为将,选练合适的魏人为武卒,要求达到“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而秦国的军队根本不是这样的精锐的对手。
为夺秦国的河西之地,在魏文侯二十七年(前419),魏军西渡黄河并建造了作为先攻据点的少梁城。魏文侯三十三年(前413),吴起为魏国主将,开始向秦国发难,他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并向秦国境地进军。之后,在吴起的出色指挥下,魏军连连得胜,并在魏文侯三十八年(前408)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一举封锁了秦与中原间的联系,魏国则在其中牟取暴利,使得秦越来越弱而魏则越来越富。
三、文化渗透,魏国称霸
魏文侯知道,光是武力是无法让河西的秦人屈服的,因此在实施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政策后,魏文侯抓住秦人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发动了一次文化渗透,“西河学派”孕育而生。魏文侯请来当时的大儒子夏并拜其为师,子夏是孔子的徒弟,这个时候他本是百岁老人了,由于老年丧子之痛,还哭瞎了眼睛,因此在魏文侯邀请他时,子夏还是很犹豫的。但魏文侯不仅亲自拜子夏为师,还对子夏异常尊重,打动了子夏,给国君做老师是儒的最高荣誉,即所谓的帝王师,这是连老师孔子都没有得到的荣誉,子夏被魏文侯的诚意所打动,决定亲自到西河坐镇,华夏文化的重点就转到了魏国,转到了西河,形成了著名的西河学派。而秦人本就向往中原文化,甘愿舍弃秦人的身份并自诩为魏人,楚国、赵国这些诸侯国也都积极向魏国靠拢,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正因为有魏文侯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攻占河西之地、发展西河学派,魏国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尴尬局面,走上一条文武并重的称霸之路,不仅压制秦国东出八十年,还为魏国成为战国“首霸”奠定基础。可惜的是,其子魏武侯、其孙魏惠王并没有壮大魏国,而是在接连不断的战争中将先辈的积蓄消耗殆尽,最终被曾经压制的秦国彻底亡国,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