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所作的《春宵》,是一首劝赏春夜景色的诗作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各方面都取得很高的成就,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苏轼所作的《春宵》吧。

文学艺术作品,当它问世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获得了新生,脱离了作品创作者的意愿,而单独存在于世间。

不管创作者,愿意或者不愿意,其实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不容置疑。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也遇到过这样一个情况。

季节当然是春天,时间当然是春天的一个夜晚。

人物,或者是作为诗人的东坡本人,也可能是某个臆想出来的孤独的灵魂。

某个瞬间,灵机仿佛一道闪电,突然滑过人的脑际。

于是,一首具现人的内心情感的诗歌就问世。

01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庭院夜沉沉。

首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没错,就是这句诗,被后来的文艺工作者们广泛引用。春天的夜晚,总是这般美好,然而却又如此短暂,哪怕从中仅仅截出微小的一段,也只有用人间最有价值的东西,才可以稍微拿来兑换。

“春宵”,春天的夜晚。“一刻”和“千金”,在此处,不应该作为实指,而是一种更为大范围的虚代,“一刻”的短暂,“千金”的珍贵,以后者可触摸的价值性来体现前者的稀罕程度,让其具有可见性,而显得清晰,让人更加明白春宵如何值得,应该珍惜。

次句“花有清香月有阴”,是接着上句,对眼前事物进行具体地描写。花儿散发着阵阵清香,月光映照,花的绰约影子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妩媚多姿。

春月,春花,花香,花影……如此良辰美景,何不骋目驰怀,纵情欣赏,这样美好的事物,可不是任何金钱能够买到的。

最后两句“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歌管”,歌声和管乐声,暗指声色犬马的生活。“楼台”隐代富贵人家。远方不知谁家,传来歌唱声和弦管伴奏声,飘飘渺渺,听不分明;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秋千独自悬挂,落寞无语。

闭上眼,就会在脑海里跳出两个画面,这实在是诗人的故意作为。用远方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和近处的秋千院落寂静场面,一动一静,两相对比,是一种明显的衬托,只是为了表现此时此刻诗人无法言喻的复杂情感。上下映照,亦让阅读者感同身受,把情绪融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一起体味春宵里,某个月夜的沉寂。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苏东坡,在本诗境里荡然无存,似乎瞬息之间变身,成为一个柔情满满的婉约派诗人的苏东坡。他用温和的声音劝说,春夜如此美好,花影扶疏,香气袭人,来来来,别白白地浪费了,虚掷了。

我们阅遍红尘,歌管楼台里沉迷,多少美丽人生不见,能够有那么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且共相对,就那么无言静坐,只是目光轻触,万千思绪,眉间心上,怎一个乐字了得!

02

本诗开明宗义,在第一句就直接写“春宵一刻值千金”,轻快点出了诗眼。亦因此,当此诗句问世的刹那,就完全脱离了原作者的掌控,于原诗语境而单独存在。

“春宵”毕竟容易让人眼读歧义,心生误会。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名作《长恨歌》里,这样写道;“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噫!高大上的君王,都难耐如此诱惑,咱平凡之人还有什么好意思去拒绝的呢?

于是有人感慨不已,脱口而出一首打油诗:“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大概此人也是读过《长恨歌》的,能够模糊记得有这么一个诗句,所以便顺嘴溜出“唐人”二字,受了唐诗的“荼毒”太深。

不过,我是不相信的,只能认为这位太马虎,毕竟苏东坡可不是一般的人,就是一般的文人也不可能会有此种误会。

把明明劝人赏春夜景色的诗句,当作了声色作乐的理由,离不开旧小说旧戏文的大力传播,随便翻开一本,就能够看见里面的才子佳人们的表演,每当共赴鸳帐前,猴急的新郎官就要来上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娘子,我们还是早点安歇吧!”

于是,两人皆会心一笑,吹灯趁瞎火,开始被底翻红浪,好不热闹。

就是不知多年前,月下独坐的苏东坡先生,在知道这种被误解诗句的消息后,脸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表情。

不过想来能够写出“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枝梨花压海棠”的东坡先生,是根本不会放在心上,说不定还会大笑数声,说:

如此良辰如此夜,你们各自且去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