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所作的《望岳》,全诗紧扣一个“望”字,充满豪情壮志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后世誉为“诗圣”,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杜甫所作的《望岳》吧。
杜甫老年生活过得极其凄惨,连居住的茅草屋都被狂风给卷走了(“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可是,年青时候的杜甫也曾光芒四射过,也曾散发着朝气蓬勃的气势。
公元735年,也就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原本胸有成竹的杜甫参加洛阳考试,可惜时运不济,最终没能上榜。不过,年青就是一种资本,这件事根本没有打击到当时斗志满满的杜甫,第二年就兴致勃勃地去过着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后来,他曾在《壮游》一诗中写道:“忤下考功第,放荡齐赵间。”
《望岳》一诗就写于杜甫此次北游齐、赵诸地之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读上去朗朗上口,气势飞扬,充满了一种年青人的豪情壮志。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关于《望岳》为题目的杜诗,流传下来的共有三首,分别是吟诵东岳泰山的此首,另外还有吟诵西岳华山,南岳衡山的两首,分别代表了杜甫青年、中年、老年的三种不同生活情景。
五岳之首泰山景象到底怎么样?
齐鲁大地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神奇秀丽皆聚集在此处,
山南山北如被刀割出早晨黄昏;
云气层层升腾令人胸怀坦荡荡,
睁大眼睛映暮鸟盘旋投入山林;
一定要攀登上泰山的最高峰顶,
俯视瞭望显得渺小的连绵群山。
本诗紧扣一个“望”字,层层入手,由远而近,从细微到极致,虚实相间,“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一切都没有脱离自己的目光笼罩范围。
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两句,写远望之色,直接描写诗人初见泰山时的感受。泰山到底怎么样啊?当然了不得。即便你已经走出了齐鲁大地,仍然可以感受到映入心底里的那一抹绿色。如此简单一句,活灵活现勾画出一个初看泰山,心情高兴地手足无措的小青年的姿态。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之势,是接着上句“青未了”来描写:只有大自然才能有这样神奇的手笔,把泰山构造的如此秀丽、巍峨;高大的山峰如一把锐利的刀子,沿着南北分割成鲜明的黄昏和早晨两种颜色。此句一个“割”字,已经隐隐显现出老杜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本色。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写细望之景,缭绕山峰之间的层层云气,令人心胸坦荡,张开双眼,映入人眼帘的暮鸟盘旋着投入晚林。此句单单点出一词“决眦”,撕裂开来的眼睛,生动反映了诗人看景色入迷的程度。
末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极望之情,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意愿: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远眺连绵群山之渺小。本句为此诗的点睛之笔,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抒发年青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大无畏精神。也因此,让此诗句从此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起了宋朝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此词,同样写出了人生少年、中年、老年的三种特殊复杂感受,结合杜甫一生前后所写的三首《望岳》诗,联想到中年杜甫的漂泊无助,老年杜甫的凄凉不堪,真是令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