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北宋严格遵守不可杀士大夫 南宋为什么打破这个传统

对宋代士大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祖赵匡胤规定:“不可杀士大夫”,北宋严格遵守,南宋为什么要屡次触犯?

宋太祖建国之初,便留下十字祖训“不可杀士大夫和言事者(上书谏言者)”。纵观北宋帝王,基本上全部遵守这一祖训,无任何言官被处死,大臣犯错轻则贬官重则罢官,绝不杀士大夫。但是到了南宋代,这一传统便被打破,史弥远可以暗杀韩侂胄,高宗赵构也直接诛杀上谏者陈东。

南宋代之所以打破传统,一是因为南宋权臣多,官员斗争激烈;二是南宋皇帝整体水平不如北宋,对朝政掌控力减弱;三是北宋官员能够彼此制衡,南宋这一法则失效。

图丨梁太祖朱温(852年1—912年)

01南宋权臣多,官员斗争激烈

首先,南宋和北宋相比,朝廷权臣多官员斗争激烈,便不得不违背祖制。

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便立下祖制:“不可杀士大夫”。北宋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中,皇帝一直严格遵守此规则。到了南宋,由于环境改变导致出现权臣,比如高宗朝秦桧独揽朝政,陷害岳飞、张俊等朝廷忠良。宋光宗赵惇年间,权臣韩侂胄以门第入仕,又参与设计“光宗禅位”,拥戴宁宗赵括为帝,后来被史弥远暗杀。而史弥远自从韩侂胄去世后,掌控宁宗朝大权十七年。

从官员角度讲,南宋因为政治环境改变,导致出现很多权臣,他们之间相互打压陷害,不少士大夫因此丧命。对于皇帝而言,为保证朝堂稳定,权臣不得不杀。和北宋代一派祥和的官场风气相比,南宋官场斗争太过激烈,士大夫之间、大夫和皇帝之间都存在对立面。

所以说,因为南宋权臣多于北宋,导致皇帝和士大夫之间对立,甚至必须你死我活,宋太祖所立祖制自然被打破。

图丨赵匡胤

02南宋帝王整体不如北宋

其次,南宋皇帝整体素质不如北宋,皇帝对于朝政控制度减弱。

北宋年间,皇帝推行文官治国,不断提高士大夫地位,出现诸如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之类的大臣。除过末代徽、钦二帝,北宋皇帝基本都是英明之主,能够完全把控朝廷大小事务。到了南宋,除过高宗和孝宗,其他皇帝基本上都无能力担当,导致朝政落入大臣值守。比如宁宗先受韩侂胄掌控,后被史弥远摆布;理宗也被贾似道和史弥远架空。

从帝王水平来讲,因为南宋代皇帝水平不如北宋,他们无法自己掌控朝政。北宋皇帝和大臣是共治天下的关系,南宋代则是彼此争斗夺权,自然无法践行太祖设立的准则。换句话说,北宋皇帝信任大臣,南宋皇帝不信任大臣,他们对大臣的态度有着本质差别。

所以说,因为南宋代帝王水平不足,导致他们难以和大臣和平共处,只能彼此相互厮杀怨恨,宋太祖设立的祖训早已不符合南宋代堂环境。

赵禥,即宋度宗,宋代南渡后第六位皇帝

03北宋官员能够相互制衡

最后,北宋官员彼此之间能够制衡,南宋则失去这种制衡机制。

北宋年间,中央设立二府三司制,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一部分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一部分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一部分财权。官员之间彼此制约,能够防止一家独大。比如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仍有正宰相制衡王安石,司马光也可以反对王安石。南宋年间,秦桧、韩侂胄、贾似道等人一家独大,却无任何大臣制衡。

从这个角度讲,因为北宋大臣彼此制衡,一人独大便有万人攻击。但在南宋,皇帝给某些官员太多权力,导致无人能制衡,一旦无人制衡便只能采取非常手段,最好办法便是处死以绝后患。北宋时期的官制体系在南宋未被完全继承,导致官员之间无法制衡。

所以说,南宋官员无制衡机制,官员独大现象严重,国家朝堂环境紧张,皇帝也难以处理,甚至沦为权臣工具,只能屡次触犯宋太祖祖训,寻求朝局稳定。

综上所述,南宋皇帝触犯祖制,实属迫不得已。因为皇帝整体水平下降,对官员掌控度不如北宋,导致朝堂之上权臣滋生,只能诛杀以绝后患,再加上北宋原有的二府三司制在南宋遭到破坏,官员之间失去制衡,朝堂环境日渐糟糕。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皇帝不得不打破祖制。

所以说随着环境变化,很多原则必须改变,如果一味固守老一套行事方法,很可能一事无成甚至导致秩序失效。

参考资料:

【1】《宋史》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

【3】《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宋李焘创作的编年体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