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稷所作的《秋朝览镜》,用镜子遮蔽心中的慌乱
薛稷,字嗣通,唐朝时期大臣、书画家,他工于书法,与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并列“初唐四大书法家”。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薛稷所作的《秋朝览镜》,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人论薛稷,说他的“诗不及书,书不及画”。也就是说,他是一个多面手,掌握着几种艺术技巧:写诗、书法、绘画。由于年代久远的缘故,薛稷的所有艺术作品虽然都流传下来不多,但大都有所可取之处。
薛稷的书法主要师从褚遂良,时人评之“买褚得薛,不失其节”,后世把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列,称为“初唐四大书家”。他的书法作品主要有《中岳碑》、《洛阳令郑敞碑》、《信行禅师兴教碑》、《升仙太子碑》、《佛石迹图传》等行世。其中精品当为《信行禅师碑》,有何绍基藏本,惜流落日本。翁同龢亦有藏本,被其后人翁万戈运往美国,此人民族败类一个,曾多次高价出售文物于中国博物馆,后来为了获得美国权益,却把所有中国文物无偿捐献给了美国机构。
薛稷绘画成就较高,特别是其所画鹤图,影响深远。《历代名画记》载:“屏风六扇鹤样,自稷始也。”伟大的两位诗人杜甫和李白,都曾为薛稷画鹤题过诗作过赞,一说“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一题“鹤感至精以神变,可弄影而浮烟”。所以历代以来,学薛稷画鹤的人很多。他的画作流传下来的有《啄苔鹤图》、《顾步鹤图》、《二鹤图》及《戏鹤图》等。
薛稷(649-713年),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人。曾祖为薛道衡,从祖为薛收,唐朝书画家、诗人。死于唐玄宗和太平公主朝争之中,以知情不告罪被唐玄宗下旨处死,成为莫名的政治牺牲品。其诗存于《全唐诗》,共有十四首。
《秋朝览镜》
[唐]薛稷
客心惊落木,
夜坐听秋风。
朝日看容鬓,
生涯在镜中。
镜子作为一个鲜明的意象,基本上代表着哀叹时光飞逝的象征物品之一。李白吟唱:“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前段时间,我们更是欣赏过李崇嗣的《览镜》:“今朝开镜匣,疑是别逢人。”都是借用镜子来映照诗人内心的感喟,用以抒发时间不可挽留的惶恐之情。
薛稷也没有能够逃脱这个樊篱,当他面对明亮的镜子的时候,内心也是满怀忧虑的,并且这种担心更加地鲜亮。通过首句“客心惊落木”,我们可以知道,此时的诗人正在外地,所以才有“客心”一说。流落在异地他乡,本身的彷徨之意就很明显,不要说在当下忽然听到风吹树叶飘落的声响,一下子就被惊吓到了。这种惊吓,不是出自于胆小,而是来自于心灵之上的惊讶和惶恐;既惊讶于时间的流逝,也惶恐于生命的无端。没有把握的事物,常常会令人感受到担忧与恐惧。它们往往源自于遥远的血脉,那些无法掌控的东西,深刻纠缠,顽固牵扯,永不停歇。
惊醒过来的诗人再也无法入睡,可能就在那一个瞬间思绪万端,回首过往除了莫名的感慨,更多的应该是对前途的种种担忧。于是只好“夜坐听秋风”,既然已经没有办法再睡下去,那么就只好端坐在床上,一边缅怀思量着心中往事,一边静听着室外的阵阵秋风吹了过去。这一句既是对季节的点明,也是对题目的呼应。正是气候正处于秋季时节,才会令人生发出来一种与时令相似的厚重悲伤之意。寂静的夜,伤感的风,都披带着秋的气息,平白增添上一层无处讲述出来的凄凉。
如此经受漫长秋夜的磨折,诗人精神显得极其萎靡不振。“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清晨时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神情憔悴不堪,恍惚之间,他似乎已经看到生命来到了终点站。“千古艰难唯一死”,生死之间往往有大恐怖,这是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逃脱的归宿。所以,诗人夜听秋风,内心所惊惶的并非个体生命的无常,而是震惊于众生面对死亡之时的渺小。此时此刻,镜子成为最好的掩饰,遮蔽住一切,包括内心里升起的那种慌乱;同时,镜子也变身智者,提醒着我们去直视生命之中的那种大恐怖,不要妥协,不可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