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七月七晒书,揭秘宋代的曝书会是怎样的?

在《太平御览》中曾有记载“时七月七日, 高祖方曝书”,这指的是古人在藏书时需要保养,最好的方法便是将书籍拿出来晾晒。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到了宋代时,曝书成为了一种时尚,这并不是只是单纯说书籍的晾晒,而是说因为曝书引发的一种社交活动,简称为曝书会。像是在宋朝时期,宋朝的皇家图书馆会在七月时将藏书拿出来曝晒,而这个期间这些书籍都是对文人开放的,类似现在的群书博览会一样,而这一场景也成为了宋代的一个特色活动。而且在文人骚客饱览群书的同时,还能够一饱口福。

正如《太平御览》之中的记载一样,原本定在七月七日的曝书会不在只是但指这一天进行,而是会持续长达两三个月之久。正如《宋史》之中所记载的一样“秘省所藏书画,岁一曝之,自五月一日始,至八月罢”;如果真的是将书籍晾晒两到三个月之久,恐怕再扎实的书籍也要损坏,故而这所描述的其实是在曝书过程之中产生的集会。

曝书的历史

其实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曝书的记载,例如《穆天子传》中就曾记载了这样一个习俗,在农历的七月七这一天,人们不但是会将家中的衣物被褥等拿出来晾晒,还会将书籍一同进行曝晒。到了三国时期一样是有着同样的记载,《晋书·卷三十一》中记载“宣帝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说的是司马懿曾经为了躲避曹操的征召,因此托辞说自己得了风痹。谁知就在以此曝书之时,天下大雨,司马懿不自觉去收书,结果就被仆人给看了个一清二楚。

而这也就说明了曝书的历史历来已久,古人也多有此举动。但要说起曝书还是要提到宋朝,在宋朝时曝书不在只是单一的活动,而是发展成为了集会。在《宋书》里总能找到很多关于曝书的细节,在曝书会上不单只是书籍,现实文物古玩,字画墨迹等等都多有涉猎。更重要的是还有着“早食五品,午会茶果,晚食七品”的惯例,不但是允许了当时的文人一览群书的机会,皇家方面还很慷慨的提供了早午晚餐。

而且来参与的文人士子能看能吃之外,还有着得到小礼物的机会,比如在曝书鉴赏之后,能够得到《太平广记》和《春秋左氏传》各一部。如此厚待自然也不是完全对外开放的,作为皇家藏书馆的珍藏,自然也是需要设定门槛的。宝贝面前难免一些文人失常,就如同苏轼曾经得见王羲之的作品,以至于在回家后都是难以忘怀,时常还要回味一番。因此留下了诗句“归来妙意独追求,坐想蓬山二十秋”;所以为了以防珍藏受损,只有宋朝时期的那些大学士才有机会得到此项殊荣,并且一饱眼福。

民间曝书会

作为社交活动的一种,曝书会不但是体现个人修养的最佳时机,也是展现自己藏书底蕴的最好时刻。因此除了像是国家级别的这种高级曝书会之外,还有着民间的个人曝书会。“居春明坊时,士大夫喜读书者多居其侧,以便于借置故也”;这所记载的正是北宋时期的宋敏求藏书的盛况。宋敏求此人不但是家藏丰富,而且从来都不吝啬于人,因此导致宋朝时期很多士大夫都喜欢居住在宋敏求家附近,导致附近房产价格暴涨。而对于宋敏求的家藏丰富程度也是有所记载,像晁说之就曾经说“惟是宋宣献家,四世以名德相继,而间有毕丛相、杨文庄二家之书,其富盖有王府不及者”;可想而知民间也一样存在着不亚于国家藏书的存在。

而宋敏求本人也是多次组织民间的曝书会,并且文人墨客观者之中难以言表,多到数不清楚。像是很多的宋代名人也都参与其中,例如说欧阳修,以及协助编写《资治通鉴》的刘恕等人,都多次厚着脸皮前去叨扰。文献之中也有记载说刘恕是“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这不但是体现了宋敏求家中藏书之众,还体现了当时文人之间对曝书会的追捧。

像是宋代的这种曝书会实在是宋代的一大特色,也是宋代时期文化水平抵达巅峰的一种佐证。图书书展的高速发展,也是宋代文化教育事业发达的侧面。所以在品读历史之时,这种历史的缩影,总能让后人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独特魅力。曝书会的发展也是文人士大夫的发展,一个朝代对于文教事业的发展和倚重,很显然宋代的文教事业足以在历史上留下最为浓厚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