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的爪牙遍布朝野,为何会被崇祯帝轻易扳倒?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宦官,是历史上著名的奸臣,极受宠信,权倾朝野,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宦官制度自古有之。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专门服侍皇帝的“职位”。而宦官制度的正式创立,应该是在秦汉时期。
但由于宦官的权力膨胀,也出现了许多宦官作乱的事件,如发生在东汉的党锢之祸和“十常侍”之乱。因此历代皇帝一方面利用宦官为自己稳固地位,一方面又大力限制宦官的权力。
纵观历史上宦官专权的时代,以东汉、唐朝和明朝最为严重。在我们比较熟知的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宦官形象中,最深入人心的无疑是赵高、高力士、魏忠贤等。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明朝大太监魏忠贤。
为什么要把魏忠贤单独拿出来谈呢?因为魏忠贤毫无疑问是宦官专权的顶峰。魏忠贤把控朝政十余年,几乎满朝文武都是他的爪牙党羽。
而且,他自封“九千九百岁”,以今天的眼光看,那就是无限接近“万岁”。而皇帝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见魏忠贤权势滔天。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贫困的人家,排行第二。早年的魏忠贤有着赌博的不良嗜好,不思进取。他的妻子也忍受不了,在他将要二十岁的时候离开了他。于是魏忠贤走投无路,恰逢宫里招太监,于是想要尝试一下。
但,太监可不是那么好做的。首先,皇宫每年招的太监数量是不定的。每年有多少太监去世或者退休才会新招多少。而且,应聘条件也很苛刻----必须自宫。民间有宫廷认证的机构,专门以“割人”为业。
虽然这样相对安全,但收费也高。魏忠贤显然凑不出那么多银子,但还是决定自己动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魏忠贤的意志力还是比较坚定的,但随后发生的事让他昏了头。
当他“自宫”后,才知道原来今年皇宫只招十八岁以下的小太监。而他掐指一算,自己已经二十岁了。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时任秉笔太监孙暹看中了他,让他来自己的府里打杂。魏忠贤也算借此入了宫。他在孙暹的府里每天拖地打水。这样的生活,魏忠贤过了整整二十年。
这一天,魏忠贤的太监生涯迎来了转机。他被明光宗朱常洛的宠妃李选侍选为了贴身太监。本来,他可以借这个机会飞黄腾达。但朱常洛因“红丸”早早去世,李选侍也在立储之争中落败,被赶出了后宫。
然而,魏忠贤却遇到了第二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女人---客氏。这个客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在她的荫蔽下,魏忠贤很快得势,坐上了太监头子---掌印太监的高位。
此时朝中东林党当政,大肆排挤异见人士。而这些异见人士就有许多投奔了魏忠贤门下,是为阉党。这种情况下,东林党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一向自诩正人君子,当然不屑于与阉宦为伍。于是,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斗争拉开了序幕。
朝臣之间互相倾轧,弹劾自然是首要的手段。但明熹宗沉迷“木匠活”不理朝政,而魏忠贤作为太监集团首领,在对皇帝传输的信息中有着相当大的可操作空间。于是许多东林党人被陷害入狱,并死于狱中。
有前、后“六君子”死于与魏忠贤的斗争中,这也代表着东林党势力的衰落。借此魏忠贤彻底把握了朝政。而且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力,各地开始给魏忠贤兴建“生祠”,甚至要将他与孔子一起供奉。
但好景不长,明熹宗因落水落下疾病,英年早逝,明思宗朱由检即位。虽然明熹宗告诉朱由检魏忠贤是可以托付重任的大臣,但朱由检很清楚魏忠贤是什么货色。
魏忠贤对朱由检也没有掉以轻心,曾以辞职做试探,但却得到了皇帝的极力挽留。这样魏忠贤些许放下了警惕。
但随后的一天,朱由检当众宣读了自己授意的由兵部尚书钱嘉征的上疏,其中列举了魏忠贤十大罪。随后当场将魏忠贤所有职务免除,贬往边疆。而魏忠贤在路上自杀,结束了自己既恶贯满盈又传奇的一生。
总结:魏忠贤权势滔天,甚至朝中所有人几乎都是他的党羽,又为什么会被一个刚即位几天的皇帝给轻松扳倒呢?深究其原因,即是魏忠贤发家几乎全部是因为皇帝信任他。
而在信任自己的皇帝去世后,魏忠贤无疑是失去了保护伞。而且,崇祯皇帝在入京后,是先将锦衣卫和禁军等控制,换上自己信任的人选。所以任魏忠贤在朝中有多少爪牙,都难以掀起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