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咏中秋的佳作:赏析《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也是一首咏中秋的佳作,只不过这首词是写给一位女子的,这位女子的身份后世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辛弃疾的妻子,有人说是辛弃疾喜欢的一位歌舞女子。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满江红·中秋寄远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上片主要写中秋月,首二句便见用字之特别,“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以一个“快”字领起,极具节奏感,表达出要上西楼赏月的畅快兴致,接着又用一个“怕”字,微露担心,希望月色不要被浮云遮盖,以便饱览大好月景,这两句一起一伏,一扬一抑,节奏感鲜明。
接着运用典故,写词人西楼待月,请美人为之吹奏玉笛的兴致,“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赏月配笛声,一直是文人佳客所喜爱的。之后,词人捧出明月,用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比喻,“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词人将月色笼罩下的世界比喻为晶莹冰洁的世界,那么明月皎皎、清凉透明之状,便十分形象了,又借用神话传说,将明月的浑圆优美比作是玉斧精雕细琢出来的,辛弃疾这两句,既表现了对月色的赞美,又有艺术化的手法,营造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意境。
末尾又借用神话,表达感情,“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词人赏月自然联想到嫦娥,于是便想询问月宫中孤独凄冷的嫦娥,有没有愁恨呢?嫦娥自然不能回答,于是词人自己给出了一个猜测,但只是从侧面去说,并没有直接明说,“应华发”三个字,承载着词人自己的感情。上片至此,语气开始转而变得暗淡下去,这就为下片抒情做出了铺垫。
下片开始,先从欢快的场面写起,“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先写在月色下酣饮的愉快场景,词人一边饮酒,一边看着佳人翩翩起舞,一边听着她曼妙的歌喉,这场景,当真是令人无比羡慕。
但如此欢乐的场景,却让词人顿生悲伤,为什么?因为词人想到了自己心中牵挂的那个人,于是一声长叹,“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就像天上的月亮,总是圆的时候少,缺的时候多,这一叹息,和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类似,月圆人不圆,尤其是有情人之间总是不能长聚的遗憾,令人心生无比凄凉之意,当真是人生的大无奈,无可奈何之感,油然而生。
然而,即便词人清楚地知道阴晴圆缺的道理,知道这种事情无法改变,却仍然有着美好的愿望,“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希望人们都能与所爱之人团聚,就像今晚的月色一样,可惜一旦分别之后,在别人心中未必就如自己一样珍惜这段感情,辛弃疾这种口吻,已经有些幽怨的味道在里面了,因此才会有人说,这首词,大有“离骚”之叹。
末尾却又来个转折,将一腔幽怨的感情,化作期望殷切之意,“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倘若能够再次相聚,以往的离愁别恨终究会化作欢乐的情绪,向她尽情诉说。以这样的句子结尾,可知词人对这位爱人的透骨相思,是愿意“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这无限痴情,写得婉转动人。
辛弃疾此词,借中秋节的明月,道怀人之情,将自己内心隐藏的一份痴情,委婉含蓄地表露了出来,与辛弃疾以往的风格大不相同,真豪杰者情也多,用在辛弃疾身上,是很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