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鲍照怀才不遇的一生,他在诗歌上有和成就?
鲍照,字明远,南宋朝时期文学家,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与北周庾信齐名,二人合称“鲍庾” ,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鲍照生逢乱世,他出生时还是东晋,到六岁时就变成了刘宋。这不仅是一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而且是一个最重出身的年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几乎完全隔断了庶族寒门读书人出仕升迁的道路。
鲍照出身寒门,虽然是满腹经纶,虽然少年时就名噪乡里,虽然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却报国无门,所以他始终郁郁寡欢。他的痛苦,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深埋在心底,甚至不敢说出来,只能借酒浇愁,只能述诸笔端。他的《拟行路难》第四首就是这种心情的体现: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鲍照不甘心一辈子埋没,开始了自己的求仕之路。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26岁的他带着自己所作的诗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刘义庆就是《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当时有名的文人。但鲍照的毛遂自荐没有得到重视,刘义庆并没有注意到他。他不死心,准备再次“献诗言志”。有人劝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不听,生气地说:“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刘义庆听到这番豪言壮语之后,对他颇为赞赏,不久就任命他为临川国侍郎。
鲍照以为“千里马”终于遇见了“伯乐”,可以施展才华了。谁知好景不长,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就病死了。
鲍照随即失去了职位,只能回家闲居。赋闲的日子让他产生了强烈的忧愤,就像《拟行路难》第六首所写的那样: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能几时,安得蝶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英雄无用武之地,让他满腔郁闷,食不下咽。他虽然用“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来自我安慰,但“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这样的生活岂能是他愿望,“丈夫生世能几时,安得蝶躞垂羽翼”,他发过牢骚后,还是要投身社会,为了理想去拼搏奋争。
终于在三年后,他又得到了一个机会,做了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当时的皇帝是宋文帝刘义隆,他连年征战,弄得上下离心,就连亲生儿子刘劭和刘浚也起了异心。鲍照见情势不妙,就请求外调。在他离开后,刘劭、刘浚杀死了宋文帝,文帝的第三子刘骏起兵杀掉了刘劭、刘浚后登基,就是宋孝武帝。
到了大明五年(461年),鲍照又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第二年,刘子顼担任荆州刺史,鲍照也随同来到江陵,担任了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所以人称他为“鲍参军”。
鲍照还是没能躲开战争,到了太始二年(466年),孝武帝死后,江州刺史刘子勋谋反称帝,刘子顼起兵响应。后来刘子勋失败战死,刘子顼也被朝廷赐死。混乱中,鲍照想要逃出荆州,却被乱军杀害。
钟嵘在《诗品》里评价鲍照说:“嗟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鲍照一生都在为出人头地而打拼,但始终不能得到机会,最终带着自己的满腹才华离开了人世。这既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虽然终身怀才不遇,但鲍照在诗歌上的成就却非常突出,可以说是南北朝时期最为出色的文人之一。杜甫在《春日怀李白》里写道:“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用他和庾信来比喻李白,可见对他的评价之高。除了《拟行路难》十八首之外,他的代表作还有像《代出自蓟北门行》这样描写边塞战争的诗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这首诗气势高昂,是一曲激动人心的战斗凯歌。这样俊逸豪放的作品,可以说是唐代边塞诗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