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罚分明语出汉朝《潜夫论·实贡》,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赏罚分明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赏罚分明,意思是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关于赏罚分明历史上有很多典故。
汉宣帝时期,渤海、胶东一带盗贼十分猖獗,他们四处作恶。汉宣帝派大臣张敞前去治理,张敞向宣帝请求必须奖赏那些追捕盗贼有功人员,严惩盗贼。到任后,他赏罚分明,差吏们个个奋勇追捕,社会迅速恢复安定。
春秋时期,晋文公打败了卫国和曹国,以前逃难时所受的怨气也消除了。赵衰提醒晋文化说:大丈夫有怨报怨,也别忘了有恩报恩哪!晋文公不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听了赵衰的话说:当然!请问报谁的恩?赵衰回答:当初主公不是说过吗?如果能回到晋国的话,必定报答僖大夫的恩情。晋文公着急地说:我看了曹国大夫的名单上怎么没有他呢?
经过调查,才知道僖负羁被革了职,现在住在北门,成为一般老百姓了,晋文公立刻下令保护北门,说:不管是谁,只要侵犯了僖家的一草一木,就以死罪论处。
僖负羁是曹国人,曾救过晋文公的命,是晋文公的救命恩人。因此晋文公在攻下曹国时,为了报答僖负羁的恩情,就向军队下令,不准侵扰僖负羁的家,如果有违反的人,就要处死刑。大将魏平和颠颉却不服从命令,带领军队包围了僖负羁的家,并放火焚屋。魏平爬上屋顶,想把僖负羁拖出杀死。不料,梁木承受不了重量而塌陷,正好把魏平压在下面,动弹不得,幸好颠颉及时赶到,才把他救了出来。
这件事被晋文公知道后,十分气愤,决定依照命令处罚。大臣赵衰(赵国君王的先人)向文公请求:“他们俩人都替国君立下汗马功劳,杀了不免可惜,还是让他们戴罪立功吧!”晋文公说:“功是一回事,过又是一会事,赏罚必须分明,才能使军士服从命令。”于是便下令,革去了魏平的官职,又将颠颉处死。从此以后,晋军上下,都知道晋文公赏罚分明,再也不敢违令了。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书·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