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燕云十六州有那么重要吗
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北宋燕云十六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燕云十六州到底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到底有多重要?北宋为什么花钱都要买回来?
“燕云十六州”这个词很多人经常见到,故事小说中“杨家将”征战的地方就是这里。它并不属于中原地区,却在以中原为主体的王朝有着异常重要的地位。
正所谓:
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
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了这个结论,“岭北”就是唐朝的燕然都护府。
那么,“燕云”相当于今天的哪里呢?为何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地区最后的一道屏障
所谓的“燕云十六州”,确实是在这块不大的地盘上的16个州,分别是:
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因为“幽州”又是“燕京”所在地,所以“燕云十六州”有时候也被称为“幽云十六州”,这两个地名代表的是同一个区域。除此之外,古“并州”也位于该区域。
或许有人要问了,古代不是有“九州”吗?为何这里出现了16个州?这就不得不提到“州”这一单位在古代的管辖范围了。
最初确实是将天下分为了“九州”,但是后来随着地盘扩大,在汉代就已经变成了“十三州”了。这时候的“州”还是比较大的,像三国时期的荆州、益州等都属于这样的单位。
但再后来,“州”这个单位就变得很小了,甚至和今天的县也差不了多少,全国被分成了几十甚至几百个州。
“燕云十六州”看似有16个“州”,但其管辖范围大致就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两省的北部,实际范围并不大。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应该了解了,这里是长城的防御区域,雁门关、山海关、古北口、喜峰口、重镇太原都属于此地,而它的西面就是河西走廊。
所以,一旦“燕云十六州”失守,就意味着整个黄河以北地区的失守,这就是为何说“丢燕云则必祸中原”的原因。北方游牧民族甚至可以在一天之内便抵达黄河之畔,对中原北部造成极大威胁。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在春秋时期,长城尚未修建之前,北部匈奴部族之一的“山戎”就曾经“跨燕击齐”,最后还是郑国出兵救援才打退了山戎;三十年后,山戎再次南下,这次目标是燕国,这才有了齐桓公助燕的故事,燕云十六州这块区域也是此时到了燕国手中,燕国也因此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
长城修建之后,汉朝牢牢把控着燕云地区,来自北部的威胁不是特别严峻,这才有精力去夺回燕云地区西部的河西走廊。
西晋灭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地区逐渐被北方游牧民族夺取,最终无可奈何南渡。
唐末五代十国,本来燕云十六州在汉人手中,但石敬瑭为了夺取帝位,向契丹求援,自此割让了燕云十六州,使得北宋在与辽国的征战中长期处于被压制的境地,甚至被迫签订了“澶渊之盟”。
直到金国崛起,宋金联合灭辽,金国承诺之后归还“燕云十六州”,这也是双方能合作的根本条件。结果金国只归还了“六州”,最后还再次夺去,也是最终成为了北宋灭亡的主因之一。
虽然“燕云十六州”并不是在北宋手上丢掉的,但它也对此念念不忘,时刻想要收复此地。
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事情有着其必然性,“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的地位由此可见,甚至说失“燕云”者失天下都不过分。
所以后来明代朱棣一定要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说“天子守国门”,守的就是这片“燕云十六州”。
除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之外,这片区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以至于失了此地,反抗就会变得愈加孱弱。
“幽燕之地”:侠气纵横,刀锋锐利
“幽燕”自古出游侠,是中国北方大军的重要兵源。
曹植《白马篇》中写道: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这个地区的民风异常剽悍,从春秋战国时期便是如此,经常抵御北方匈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故事至今仍在流传。
自古秦兵耐苦战,是因为环境的艰苦,使他们不得不搏命;但幽燕地区人们的血勇之气却是在与外族一次次战斗中所磨炼出来的。
后来的中原王朝中,精锐的骑兵多是从这里诞生,战斗力极为强悍。那支在明代历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戚家军从南方被调到北方之后,也在此覆灭。
这个地区诞生了多少豪侠故事,从清朝陈纬崧的一首《南乡子》中就可以窥见: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这里不仅仅有荆轲这般慷慨的人物,还是优良兵器的主要产地。
历史上著名的“并刀”就是出产自“并州”。
并州不仅仅生产大军所用的兵刃,连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铁质刀具也有很多都是这里生产的。
周邦彦词当中就有“并刀如水”一句,这就是日常所用的“水果刀”一类的事物。
所以,“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会使得中原王朝的血勇之气不足,历史上每一次北方游牧民族攻打下该区域,中原王朝在之后几乎都会出现无力抵抗的情况。
而矿藏资源的陷落、冶金等工艺的外传,又会使得攻占此地的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强大起来。
此消彼长之下,中原王朝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所以,北宋无时无刻不想夺回此地,甚至都不惜用金钱购买,其原因就在于此。
两宋的国力并非极弱,为何读书人心中却常有着悲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