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后六国都遭受了打击,为什么秦国没有借机消灭六国?

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后世称之为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打击了山东六国的力量,为什么秦国没有借此机会一举消灭六国呢?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战国数百年的历史上,长平之战有着极其现实的意义。因为,经过这场大战之后,山东六国再也没有力量,独自抗衡秦国。而秦灭六国中,最大的阻碍赵国,也因此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平之战因此被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大战之中。这场大战对于我们后世来说,虽然已经是千年前的历史片段,但是在这历史片段的背后,有着诸多的历史细节是需要我们深挖的。

历史上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的实力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谷底。这样的情况,彻底的打破了战国中期诸侯并立,群雄逐鹿中原的局面。因此,后世史学界将长平之战爆发的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称为秦国的决胜时代。因为,正是在长平之战后,秦灭六国的趋势,已经到了难以阻挡的地步。那么,长平之战后,面对衰败的六国,秦国为何 没有直接启动灭六国战略?

长平之战后,六国的力量已经蒙受了巨大的打击。在赵国之前,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因为受到秦国扩张的影响,为此都国力大损。而地处一隅的燕国,本就无法同秦国抗衡。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能发现,秦国如果在这个时候,启动灭六国战略,可以说是十分合理的。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秦国却停下了扩张的脚步。实际上,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多种因素相互交叉的一个结果。

首先,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扩张,似乎已经到达了极限。这是因为,在秦昭襄王在位的半个世纪时间里,秦国近乎连年出兵山东六国。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六国在受到了沉重打击的同时,秦国为此也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而到秦昭襄王执政末期的时候,包括执意灭赵这样的做法,更是使得秦国陷入了民生困弊尴尬境地。

由此可见,灭六国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显然是一个困难的事情。虽然,灭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秦国此时的国力,暂时无法支撑这样的宏图大略。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长平之战后至秦始皇继位之初,秦国的灭六国步伐,被迫停了下来。因为,在冷兵器时代,人口与粮食生产,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前提。

同时,六国对秦国的反制,也使得秦国无法在长平之战后,迅速的启动灭六国战略。这是因为,长平之战后,往日因为地缘利益,互相争斗的六国,眼看赵国亡国就在眼前,一时间开始明白起来了唇亡齿寒之理,而邯郸之战便是这中间最为典型的例子。而也就是在长平之战后,山东六国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合纵攻势。

其次,秦国王位的不断更迭,也使得秦国在长平之战后,处于一个相对不稳定的境地。自秦昭襄王之后,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两位秦国君主的在位时间都并不长。而到了秦王嬴政继位的时候,秦国的大权曾一度落入吕不韦的手中。正是这样的情况下,秦国根本没有精力来启动灭六国的战略。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陷入了相当长时间的战略停滞期。

历史就是这样,虽然秦国最终没能长平之战后,马上启动灭六国的战略。但是,在长平之战后,秦灭六国的大势已经到了无法阻挡的地步。而秦灭六国,完成四海归一,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了。因为,秦昭襄王时代过去后,六国已经衰败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