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和珅在嘉庆继位之后没有选择讨好他的原因是什么?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清高宗禅位于颙琰,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正月十三日,嘉庆帝突然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即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嘉庆赐和珅狱中自尽。

和珅之死罪有应得,但却存在一个违背常理之处:乾隆传位嘉庆之后,做了三年太上皇,又庇护了和珅三年,但既然江山迟早是嘉庆帝的,为何在这三年内和珅不趁机讨好嘉庆?笔者认为,乾隆、嘉庆、和珅三人的性格关系,决定了和珅根本无法讨好嘉庆!

雍正继位之后,吸取康熙时代九龙夺嫡的教训,采取了秘密立储的办法:秘密立某个皇子为太子,只有他一人知道,但为了可以对证,所以留下两份诏书,一份藏于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一份自己收藏,宣告群臣太子已立国本以定。等到公布太子是谁时,在群臣、皇族见证之下,两份诏书对照印证即可。

乾隆继位之后,也采取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1773年,乾隆秘密立十五子永琰为太子,除了乾隆本人,包括永琰、和珅在内一干人等都不知道。直到1795年,大臣取下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的密旨,与乾隆身边收藏的密旨对照,人们才知道原来永琰是太子。永琰即为后来的嘉庆帝。

从1773年到1795年期间,和珅不讨好永琰可以理解,因为不清楚谁是太子、谁是未来皇帝。1795年之后,永琰成为太子,作为乾隆帝宠臣的和珅,就更不能轻易接触永琰了,私下交好东宫这是皇帝宠臣的大忌,尤其乾隆这样权欲十足的皇帝。但1796年正月,乾隆正式禅位嘉庆之后,嘉庆已是皇帝,为了自己未来考虑,和珅即便冒着得罪乾隆的风险,也应该要与嘉庆搞好关系才对,但为何和珅一无动作?

历史上,和珅对嘉庆的唯一讨好,就是在乾隆宣布太子密旨前一天,从乾隆那里提前获悉永琰是太子之后,晚上跑到永琰府上说了这一件事。太子之位早已确定,因此和珅此举并非讨好巴结,而是邀功请赏。永琰对此没有什么表示,此后和珅没有进一步拉近与嘉庆关系的举动。

和珅之所以“漠视”嘉庆,笔者认为,固然有和珅盲目自信之处,但更有和珅不得已之处。

首先,乾隆禅让嘉庆之后,实际依然大权在握,嘉庆只能处理一些边边角角的政事。乾隆退位之后,还是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1796年正月19日乾隆召见属国使臣,直言“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而且,乾隆还经常上朝主持朝政,和珅站在他和嘉庆旁边,乾隆才是真正一锤定音者。

因此,乾隆掌控着朝政,掌控着嘉庆,也掌控着和珅命运,这就让和珅不敢背叛乾隆讨好嘉庆。有人认为,和珅偷偷的向嘉庆投降不就行了?还真不能这么玩,因为和珅不知道嘉庆怎么想的,一旦嘉庆转头向乾隆透露和珅投诚,那么容不得人背叛的乾隆必然严肃处理和珅,如此可能不等嘉庆真正掌权,和珅就完了。

其次,和珅是既得利益者,也对自己盲目自信,认为可以逃脱嘉庆之手。

1788年,和珅深得乾隆信任,被封为三等忠襄伯,此时和珅已经将大部分朝中政敌打倒,独揽大权。和珅主要政敌是阿桂和福康安,被乾隆长期发配在外,朝中只有王杰、范衷和钱沣与和珅对立。和珅党羽遍布全国,骨干成员有和琳、李侍尧、福长安、苏凌阿、国泰、伊江阿、伍拉纳、蒋锡棨、毕沅、汪如龙、吴省钦、吴省兰等,无论是朝中还是地方,和珅一系都拥有绝对优势。

更令人震撼的是,乾隆、嘉庆身边太监宫女近臣之类,不少都是和珅派来的间谍,嘉庆侍读吴省钦、吴省兰兄弟就是一例。可见,和珅是掌握乾隆、嘉庆一举一动的。

乾隆禅位嘉庆之后,并不舍得放权,经常参加朝会,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乾隆当时已经80多岁了,别人听不懂乾隆说什么,唯有经常与乾隆一起的和珅能理解。因此,和珅如同摄政地位,他“听取”乾隆说话,然后自己下判断,从而把持朝政,当时清人称和珅为“二皇帝”,至于一边的嘉庆只是“三皇帝”。

因此,和珅对自己非常自信,认为即便乾隆去世之后,自己一系还可以操控朝廷,而嘉庆也无可奈何。尤其随着乾隆老迈,和珅地位更为突出,典型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以故意曲解乾隆意图,和珅自然舍不得放弃这一既得利益。

乾隆成为太上皇,和珅成为“二皇帝”时,嘉庆最为落魄,空有皇帝之名,却毫无皇帝之实,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如果当时和珅支持鼎立嘉庆,协助嘉庆掌握一定实权,在乾隆去世之后,或可免除死罪,但最终还是难逃落魄的命运。这就是和珅漠视嘉庆的第三个原因,因为两人关系天然对立。

1,上文说了,早在1788年时,在乾隆宠爱之下,和珅就已大权独揽,而且手下党羽众多,从朝廷到地方都有其爪牙,已经威胁到皇权了。随着乾隆年龄增长,越来越难以处理政事,和珅手上权力就越大,甚至嘉庆称帝前三年,也只能屈居和珅之下。和珅权力越大,与嘉庆矛盾就越大,除非和珅彻底放下权力,回去做一个富家翁,否则嘉庆不会放心。即便做一个富家翁,也难保嘉庆不会眼红他的财富。

2,尽管和珅党羽众多,但和珅独掌大权的路上,树立的政敌实在太多了,阿桂、福康安、钱沣、刘墉等政坛大鳄都与和珅对立。更为重要的是,和珅太贪,党羽几乎与他一样,和珅可谓贪官派领袖,与嘉庆根本不是一条路,因此嘉庆反而与和珅的政敌关系较好。反过来说,一旦嘉庆接纳和珅,必然让支持他的大臣不满。所以,和珅自知即便讨好嘉庆,也未必得到接纳,所以不如继续抱乾隆大腿。

不过,皇帝喜欢玩平衡,嘉庆赐死和珅第二天,立即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这就是“只诛头领,不杀小兵”,杀了和珅,但留下和珅党羽,既能稳定政局,以及赢得这一批人的忠心,又能平衡朝局,不让反和珅的党派做大。可见,嘉庆可以接纳和珅一党,但却怎么也无法放过和珅,对此和珅也心知肚明,所以才未讨好嘉庆,死前只留下“悔未随先帝而死”七个字,道出和珅一生:成也乾隆,死也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