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楚汉之争的时候,韩信到底与项羽交过手吗?

我们都知道,韩信就有兵仙之称,那么号称“国士无双”的韩信在楚汉相争之际,到底有没有与楚霸王项羽交过手呢?其胜负情况又如何呢?两人相比,又会是谁更厉害一些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就史书记载而言,韩信总计与项羽交手一次,且以失败告终。而就整个楚汉战争而言,正面战场主要由刘邦本人负责,敌后战场才是韩信的主战场。换言之,楚汉之争之所以能够取胜,关键就在于刘邦与韩信二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团结合作。不然,但就韩信的水准而言,并不具备打败项羽的实力。一:刘邦的敌后武工队——战略大师韩信

自韩信登坛拜将以来,他就与刘邦成了极为默契的合作伙伴,首先,在汉军兵出三秦之初,汉室集团就已经确定了双线作战的战略规划。而随着战事的发展,当项羽被刘邦牵制在荥阳的时候,饶有战略意识的韩信随即提出以荥阳为据点,“开辟第二战场”以由北向南的方式对项羽进行合围,并最终聚而歼之的战略。而此一战略也得到了刘邦的大力支持。而这也就是为何,在荥阳之围开始之后,我们见到的韩信就一直在攻拔赵、魏,陷没燕、齐的原因。因为一旦北方四国被灭,那汉室集团就相当于完全具有了中原地区,然后在此基础上“以北打南”,这对于当时尚且欠发达的南方长江流于而言,项羽的优势自然也就消失殆尽了。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天然的南北差距,古中国就鲜少有能够北伐成功的原因。或许,这也就是为何项羽在垓下突围成功之后,依然不愿意渡过乌江,卷土重来的原因吧。换言之,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功击溃项羽。并不在于他有多得人心,因为,相对于项羽而言,他并不见得有好多少,甚至比项羽更加卑劣无耻。

但天下的天平之所以最终倾斜在刘邦这边,关键还是他占据了当时的两大粮仓,四川和关中。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这也是刘邦为何每次一败涂地之后就能迅速卷土重来的原因。就此一点而言,项羽是出于天然劣势的。二:垓下之战,统帅者是刘邦而非韩信,韩信不过是前锋罢了

公元前202年,在“北线计划”得以实现之后,已然奄有北方中原之地的刘邦却依然不能将项羽一举灭之,但楚军的困局已然显现,故此,在楚汉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刘邦和项羽都各退一步,签订所谓的“鸿沟协定”,中分天下,各自为王。

但就在楚军的疲敝之师卷旗南归之际,背信弃义的刘邦又趁机发动攻势,将“暮归懈怠”的楚军围困在垓下。当此之际,面对已然是瓮中之鳖的楚军,出于对昔日雇主“弃自己而不用”的愤怒,作为整个楚汉战争的布局者的韩信自然迫不及待的希望用事实证明项羽的眼光有问题。可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此时有众三十余万的韩信,却依然不能将百战残兵的楚军怎么样。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这是一段被记录在高祖本纪中的话,而根据材料所言,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此次合围项羽的歼灭战是有刘邦统一指挥的,因为刘邦处在了“中军主帅”的位置,而始终负责“第二战线”的韩信则退居二线,充当了前锋的作用。

2、在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对战十万左右楚军的时候,曾经百战百胜的韩信军却还不是项羽的对手,不仅如此,数倍于敌的韩信甚至连与楚军对峙的机会都没有。3、在韩信军败退之后,刚刚战胜的楚军随即遭遇孔、费二将军的狙击,战斗打的很惨烈,楚军形势略差。而在得到二将军的襄助之后,刚刚败退的韩信才有杀了一个“回马枪”,最终会同诸军,一起击溃楚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知道,当韩信正面应对项羽的时候,即便他有所谓的“兵仙”之称,但却依然不是“千古无二”的楚霸王的对手。三: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巧劲”都将不堪一击

时至而今,我依然觉得,在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实非战之罪也。他只是恰好处在了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这样一个时代的风口上,而在天下大势的冲击之下,即便是“力能扛鼎”的霸王,最终也只能乖乖的向命运低头。

换言之,弃韩信而不用,弃陈平而不用,都不能算作项羽失败的根源,项羽的失败在于分封天下的时候,将当时天下的膏腴之地都给了刘邦,这种资敌以粮的做法才是导致他失败的根源。其他诸如,张良、陈平、韩信等人,任他机巧百变,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将灰飞烟灭、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