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一次翻盘的机会 蜀汉最后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今天知秀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蜀汉翻盘机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诸葛亮死后的16年里原本有翻盘的机会,蜀汉最后为什么失去了?期间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天下有变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规划好了夺取天下的战略。概括说来就两条。第一是占据西川并跨荆州。第二条是积蓄实力,一旦时机到来,便从西川和荆州两路夹攻,席卷中原。

可惜,随着关羽兵败荆州,这个战略也等于废掉。由此这才有了诸葛亮的“六出祁山”。

一则是不能让曹魏安心发展,否则以曹魏那大块头,就算蜀汉开挂也没法比。这其实也是为何曹魏人才一茬又一茬,蜀汉却是“廖化作先锋”。这没办法,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二则就是通过北伐制造混乱。当一方弱小时,最希望的就是乱局,以便乱中取胜,浑水摸鱼。诸葛亮真曾达到过此目的。如第一次北伐时,逼得曹叡不得不亲自坐镇长安。哪料都城洛阳却传出谣言,说曹叡被诸葛亮给杀掉了。

一时间洛阳人心惶惶,搞得曹魏大臣和郭太后,差一点把曹植送上皇位。亏得曹叡赶回来的及时,若晚一步估计曹魏内部就先打起来了。毕竟那时曹叡刚登基,根基还不稳。

因此诸葛亮劳师北伐,虽被许多人认为是无用功。但站在三国大格局考虑,却是蜀汉当时的最优选择。且也正是诸葛亮的北伐,导致了司马懿给“成精”了……

随着诸葛亮星落五丈原,曹魏也好蜀汉也罢,都不约而同开启了修养时期。就这样一晃16年后,如诸葛亮《隆中对》所期待的“天下有变”到来了,蜀汉等来了翻盘机会,这就是发生在公元249年,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

二、姜维一万偏师伐魏

所谓的“高平陵之变”,就是曹魏内部两股势力的一次角斗。一方以司马懿为首的门阀士族,一方以曹爽为大哥的曹魏勋贵。至于皇上曹芳,就是一个“橡皮图章”,一直被曹爽握在手里。

且无论司马懿和曹爽谁胜了,曹芳都不会坐稳,否则曹爽为何那么挤兑司马懿,不但打破了门阀士族和曹魏勋贵的的平衡,还把曹叡遗留下来的姬妾占为己有?已经摆明了态度。

所以高平陵之变,堪称曹魏一次大洗牌。以至于逼得夏侯渊之子夏侯霸,都一竿子逃到了蜀汉,并被刘禅认亲——张飞娶了夏侯渊的侄女,生出两位女儿,着两个女儿,先后都成了刘禅的皇后。

因此把高平陵之变,称之为蜀汉翻盘的机会,一点不为过的。也就是说,倘若蜀汉当时能抓住这个机会,大举进攻曹魏,说不定真就能改变双方的强弱之态。

可惜蜀汉方面,仅姜维率不到一万人马的偏师,进攻雍凉地区。遭到了郭淮和邓艾的阻击而未能得手,根本没翻起啥浪花来,让这次绝好的翻盘机会给溜走了。而司马懿则趁机血洗曹爽等人,控制住了曹魏局面。

看到这,自然疑问也就来了,明明姜维已敏锐捕捉到了这次翻盘的战机,可为何只带不到一万人马的偏师伐魏?这事还真不能怪姜维,要怪就只能怪,蜀汉大将军费祎!

三、诛杀魏延

费祎最出名的事,恐怕就是在诸葛亮死后,他和杨仪一起搞死了魏延!

据《三国志》载,诸葛亮死前,已经意识到了想让魏延撤军很困难。故而留下遗言:让杨仪带着大队人马退回汉中。至于魏延,他想退回就退,他若不想,你们也别搭理他。

哪料诸葛亮前脚刚死,杨仪由于一直跟魏延势同水火,便动了歪心思,派费祎去试探魏延的态度。

就这样费祎来了,魏延当即表态:丞相走了,但还有我魏延,怎可能因一人之死,而废天下大事?跟着魏延就开始跟费祎两人讨论起了:谁留下,谁护送丞相棺椁回去,忙得不亦乐乎。

从这段记载就能推测出,当时费祎必是顺着魏延的意思表示:你说得对!否则魏延也不可能跟他讨论人员的去留名单。且以当时的官职来看,诸葛亮死后,魏延是官职最高的,又有军中资历,的确是不二人选。

就这样费祎跟魏延讨论完毕后,表示:“我立马回去说服杨仪,他就是一个长史,文官一枚,哪懂这些军事韬略,一定会同意你的意见。”可费祎一回去就跟杨仪合伙,两人匆忙撤军。

不久后,魏延也反过味来了,感觉这事不对。于是连忙骑马赶去,发现晚了一步大军已撤。

魏延当时就气疯了,把我当猴耍吗?故而不顾一切追击,堵截。这才导致了魏延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被杨仪诛杀了三族。

显然,杨仪能顺利诛杀魏延,费祎是立下大功劳的,甚至是起到了“催化”作用。那么费祎就不懂,魏延当时已是蜀汉唯一的名将,蜀汉还靠他镇场子,不能杀,更不能起内乱吗?

很遗憾,史书上没写,故而也无法给出确切结论。不过在公元248年,费祎曾当着姜维的面,说了一句话。不但能从中看出,他为何协助杨仪杀魏延,同时也正是这句话,导致了蜀汉失去了最终的翻盘机会。

四、费祎的一句话

公元248年费祎来到了汉中。4年前,也就是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时,费祎和王平正是依靠当年,魏延守汉中的战略布置,取得了“兴势之战”的大胜——真不知此刻费祎再踏上汉中这块土地时,有否想起被冤杀的魏延。

恐怕没有!因为自费祎主政后,便开始压制姜维。每次当姜维想对曹魏用兵时,费祎都要节制,仅给姜维最多一万人马。【(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这就是为何,高平陵之变时,姜维仅带着一万偏师伐魏的原因!

费祎总这么卡姜维脖子,姜维自然也不答应。于是费祎便这样对姜维说道:“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意思就是说:咱哥俩都没法跟诸葛亮比。你看就算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都没法攻破曹魏。所以不如做安静的美男子,安心发展蜀汉,等后辈牛人出现。就别奢望一战成功,若败了呢?那时可就悔之晚矣了。

这其实就是为何,费祎协助杨仪杀魏延的原因。他跟魏延,就是所谓的“道不同”罢了,魏延要进取,他却要安守!姜维不也是这样吗?

公元249年,当姜维抓住“高平陵之变”的这个绝佳时机,率一万偏师玩命伐魏时,费祎就在汉中呢(公元251年费祎才回了成都)。显然他知道姜维伐魏,却当吃瓜群众。倘若当时他也自汉中起兵,或授予姜维更多兵马,结局必会不同。

故而才说,正是费祎这一“吃瓜”,坚持他的“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导致蜀汉这最后一次翻盘机会,被他给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