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贤良的皇后:诚孝张皇后的一生有多传奇?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皇后十分贤良,她辅佐3三位皇帝开创盛世,被称为“女中尧舜”,她就是诚孝张皇后。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她的家世算不上多么高贵,明朝时期为了避免外戚权力过大,所以皇帝的子孙在选妃时,都会选一些家世一般的女子。于是她在1395年嫁给了丈夫朱高炽,当时他们还只是世子与世子妃。自从朱棣夺得皇位后,就将自己的儿子立为了太子,而她则成为了太子妃。史书上关于张氏的记载,都是说她是一位贤良温顺,识大体懂礼仪的女子,成婚之后不仅能辅佐自己的丈夫,更让自己的公公婆婆满意。很多人应该知道,朱高炽本人非常肥胖,连走路都是问题,因此朱棣不止一次的想要将其废位,但是看在儿媳的面子上又打消的这样的念头。

1424年,朱棣重病离世,她的丈夫顺利继承了皇位,史称“明仁宗”。而她则成为了张皇后,两人的儿子朱瞻基当上了太子。明仁宗是一位极其仁厚、善良、勤奋的皇帝,登基后为国事烦忧,而张皇后总是陪在身旁。在这一时期,明朝采取了“修养”的策略,使得饱受战争的百姓得以恢复,也为之后的昌盛打下了基础。

只可惜,这位以“仁爱”而出名的皇帝却十分短命,1425年,称帝仅仅9个月明仁宗突然暴毙,享年47岁。张皇悲伤不已,但是此时朝堂上的局势只能让她快速坚强起来。

就在这一年,太子朱瞻基继承皇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明宣宗”,随后张氏被尊为了张太后。明宣宗对自己的母亲张氏十分尊敬,他知道父亲在世时,母亲总在一旁辅佐,所以在处理军国大事中也经常会询问母亲的意见。按理说后宫女子不得干预政事,张皇后虽然可以插手朝政,但是数年来一直恪守自己的本分,她一心只想帮助儿子稳固江山,并不为自己谋求什么。

明宣宗继位后,听从张太后的话,善用忠诚、正派的官员,考察百姓的实情,让百姓安居乐业,并且严控宦官、外戚的权力,避免他们权力过大。在张太后的辅佐下,大明的国土上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四海之内安宁祥泰,后人将这一时期称为“仁宣盛世”。

明宣宗深知母亲的用心良苦,于是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不管是日常起居还是出游赴宴,但凡是母亲喜爱的,皇帝都会优先献给自己的母亲。但是没想到,这位皇帝也很短命,在位仅仅10年,在38岁的时候驾崩。

儿子的离世让张太后几乎流尽了眼泪,但是她身上还肩负着大明的江山,她只好继续前进。随后,年仅9岁的朱祁镇登基,也就是后世知道的“明英宗”,而张氏则成为了太皇天后。明英宗过于年幼,朝堂上下都十分担忧,于是有不少大臣请求有经验、有威望的张氏可以垂帘听政,真正掌控大明的江山。但是她听后却说:“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表示自己不愿意破坏祖制,只愿意辅佐幼帝。

张太皇太后思虑再三,从朝堂亲自任命了5位辅政大臣,与他们五人一起商量军国大事,并且教导幼帝要以礼对待他们。这五位大臣得到张太后的任命都十分感激,并且发誓要尽心尽力辅佐幼帝。就这样,幼帝登基后,大明的国势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除了朝堂上的动向,后宫中也是张太皇太后需要多加留意的地方。当时皇帝身边的太监王振,凭借着皇帝的宠爱,多次对内阁的事情指手画脚,妄图干预朝政。这件事情被张太后之后,张氏十分担心出现宦官霍乱朝政的事情,于是下令严惩这名太监。

但是当张太皇太后要处死该太监的时候,皇帝和辅政大臣都来求情,无奈之下,太后只好放过他,让他以后都不得干政。在《明史》中也曾记载了:“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也就是说,直到太后去世,这名太监都不敢再出现在朝政上。

张太后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朱家祖孙3代耗尽了自己全部的心血,1442年,张氏对自己孙儿万般叮嘱并且留下遗诏后就撒手人寰。这位在后位上坚守了18年的传奇女子,终于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可惜的是,在她去世之后,太监王振再次兴风作浪,使得大明差点就此灭国。如果她得知这件事,不知道会不会后悔自己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