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立太子发愁,一大臣提出了宝贵意见

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字朱棡相继去世。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没立太子立了个皇太孙,那些个留给朱标的功臣名宿,到头来还得杀光,免得成为朱允炆的绊脚石,可能这就叫做爱屋及乌吧。

尽管朱允炆年幼,但他从小呆在朱元璋身边,再笨也学到了一些帝王之术,而且他非但不笨,而且还非常聪明,颇懂得如何做个皇帝,这点可以从他削藩的举动中看出来。

朱允炆先从势力较弱的藩王下手,把朱棣留在了最后,可这叔侄俩的想法不谋而合,朱允炆想学削了朱棣的藩王,朱棣却想取代他的皇位,结果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战争,朱棣毕竟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比温室中长大的朱允炆多出了一些手段,在劣势的情况下强行逆袭,成为大明朝第三位皇帝,当然,他本人是不承认自己“老三”的地位,即位之后直接废了朱允炆的年号,将朱允炆在位的那几年号都改为了洪武,为了洗脱篡位的罪名,声称自己继承的是朱元璋的皇位。

其实不管是朱允炆还是朱棣谁当皇帝,大明的江山都还是他朱家的,老百姓管不得许多,唯一和他们有关系的,是这位皇帝是否是个明君,朱棣尽管皇位来的不正当,但身为一个皇帝却有其特别之处,在位期间做了不少大事,却也遇到了不少糟心事。

朱棣即位之后,曾多次亲征北伐,剿灭元朝残余势力,但他同时需要面对一个问题,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该由谁来继承?大明江山要交到谁的手上才能长治久安?

虽说历朝历代多是嫡长子继承制,却也不是没有特例,论身份,朱高炽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早在朱棣还是燕王之时,朱高炽就是世子,然而朱棣对这位世子并不满意,一是因为朱高炽太过仁厚,性格与他截然相反,缺少杀伐的勇气,二是这位世子是个残疾。

据史书记载,朱高炽不仅体型肥胖,而且腿上患有疾病,走路的时候总是一瘸一拐,平时需要两个内侍搀扶,其形象实在不适合做君主,要是如此也就罢了,偏偏除了朱高炽之外,朱棣的儿子中还有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此人就是朱高煦。

如果说朱高炽是个文人,那朱高煦则是武将,不仅样貌和朱棣相似,其人也是英勇绝伦,在靖难之役中屡建奇功,多次救朱棣于危难,深受朱棣器重。

朱棣甚至曾经跟朱高煦说:“免之!世子多疾。”明显是在暗示朱高炽的身体不好,下一任的世子就是你,不过朱高炽虽然腿脚不好,但身体却并没有朱棣说的那般不堪,天下太子只能有一个,按照宗法朱高炽理应为太子,按照功劳,朱高煦也有资格成为储君,此事让朱棣伤透了脑静。

当有人提出立朱高煦为太子的时候,朱棣把内阁首辅解缙叫来听取意见,解缙是文官的首领,自然站在仁厚的朱高炽一边,见到皇帝就大夸朱高炽仁厚,必能成为仁君。

可是花里胡哨的说了一大堆,朱棣始终一言不发,表面上也无动无衷,解缙之后朱棣更加中意朱高煦,想了想说了3个字:“好圣孙!”

原来朱高炽有个儿子叫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嫡长子,平时深受朱棣的宠爱,认为此字将来必成大器,若是立朱高煦为太子,那朱瞻基以后就与皇帝无缘了。

朱棣图的更加长远,解缙所言使他如梦初醒,笑着连连点头,至此太子已有人选,正是朱高炽。

事实上朱高炽继承皇位之后,励精图治,他的儿子朱瞻基同样是位明君,父子一起缔造了可与“文景之治”媲美的“仁宣盛世”,说明朱棣的选择并没有错,最起码大明朝在这两代仍然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