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气数已尽,为何闻仲仍然忠于纣王呢?

我们都知道,闻仲是商阵营中最重要、最忠诚的大臣。前商王生前的一个孤臣,他不仅为国内叛乱做了自己的工作,还不遗余力地监督无能的殷寿改组朝廷政纲。虽然,闻仲协助了行将穷途末路的商朝,但这并没有损害他英明强盛的形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帝乙为其子谋划已久,从公务员中选拔了一位高官闻仲,武功高强的黄飞虎被任命为将军之一。但后来,商代政治原则的败坏却与闻仲的不当决策有关。

当年,北海诸侯造反,闻仲立即前往北海平定叛乱。太师虽然是文臣,但在军事用途上并不差。几年后,他彻底平息了北海。然而,当他回到王朝之后,他发现今天的商朝已经不再是他离开之前的样子。许多忠臣无缘无故被杀,那些只会奉承的官员如火如荼。大师看到这一点,怎么能不着急,立即提出十项政策,要求纣王重视政府,改旧立新。

但不幸的是,就在商朝大臣们即将进行大改组之际,东海又一次逆转,太师立即率部平息混乱。太师一走,整顿朝廷秩序的事自然无限期搁置,商朝政府终于无可救药。当大师终于从东海胜利时,朝廷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武城王黄飞虎被赶了出去。

太师听了这话,先是批评了纣王,后根据黄飞虎的行为,将其定义为叛乱。顺理成章地,他带领军队追上了他,生生把他逼进了西岐大营。此后,西岐在对朝歌的比赛中再添重量级筹码。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黄飞虎作为受命于孤儿的重要大臣之一,几乎没有机会出现在政府事务中。作为一名军事将领,领导部队平反的权力被大师夺去了。然而,太师不在乎他监督纣王和总理朝廷政纲的职责,坚持夺取黄飞虎的军权进行叛乱。

如果他在朝歌安定下来,坚持政权不放手,把一切领导事务交给武成王,商朝还会陷入这种无法挽回的局面吗?如果他在胜利后试图劝说纣王赦免黄飞虎,并试图在他们之间进行斡旋,黄飞虎不一定会落入西岐的手中,商汤也不会再增加一个强大的敌人。闻仲怎么会这么粗心?

应该说,闻仲的决策失误,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商朝的责任感。闻仲真像诸葛亮,他想亲自处理每件事,把它交给别人一点也不放心。因此,每当有人造反的时候,他都会去平息。显然,他可以悠闲地坐在宫廷里,但他必须去战场上吃沙子。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感,闻仲想主导政府,所以,他没有试图挽回黄飞虎,而是把他推开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有篡权夺位的意图。闻仲是商代少有的忠臣,临终前,他为商朝花了最后一滴心血。在他死后,他不得不成为一个英雄来警告纣王。可以说,闻仲没有达到先帝的要求。然而,他不能独自拯救商朝的崩溃。他死后,商朝失去了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即使是军队和将军的部署也取决于贵族的等级,大师在世时不再有绝对的权威。

平定东海后,闻仲不得不面对西岐的叛乱。几次部署未果后,他决定亲自外出,于是,政府完全被大师遗忘了。当时的闻仲并不知道,他对商朝的忠心虽已尽,但仍然信心满满。你知道,他不仅善于用兵平息叛乱,而且人脉也很丰富。如果他做不到,他会另辟蹊径,请他的朋友来帮忙。

事实上,虽然大师可以邀请十天君、九龙岛四圣、赵公明、三宵等著名的大牛,但西岐也不是吃素的。当元始天尊和老子出来的时候,谁能和他竞争呢?可以说,太师派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是光荣的。

经过三年的艰苦斗争,太师率领30万大军远征,但最终以弹药和粮食告罄的悲惨结局告终。他的部下和道友不仅丧命,自己的坐骑也无法生存。最后,他们死在了绝龙岭。然而,无论他多么沮丧,大师都不昂首挺胸,不肯认输。即使失败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有备而来的云中子,大师也不手软傲慢地接受挑战。

大师去世后,仍然我行我素,威望依旧与当年持平。可以说,自始至终,他没有减少自己的英雄主义。在商代,闻仲不仅忠厚威望无与伦比,而且他的勇气和气势也在整本书中找不到。然而,这样的勇士,运气不好,不得不让人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