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的山东六国,为什么难以同仇敌忾共同对抗秦国?

战国时期的局势十分复杂,到了中后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变的愈发强大,当时的山东六国却没有真正做到共同抵御秦国,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乱局。因为,这个时代的战争完全摆脱了周朝宗法礼数的限制,而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国为了能够在混乱的天下局势中生存下去,便不得不壮大自身,从而不断打击竞争对手。而土地与人口,也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一个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便能发现,战国时期的天下局势要远比史料所记载的更为复杂一些。

在这个战国诸侯纷争的大时代里,秦国绝对是一个异军突起的存在。这是因为,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之后,便致力于东出函谷。以至于,在战国中晚期的时候,秦国已经对山东六国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正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我们能够发现的是,山东六国在大部分的时间中,依然是各扫门前雪的存在。那么,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为何很难做到共同抗秦?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战国时期的山东六国,实际上有过多次合纵抗秦的经历。但是,这些攻势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秦国对六国的压迫。而这些合作案例中,失败则大多在于诸侯互相观望、畏首畏尾,以至于,最终功败垂成。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战国晚期,而到了秦王嬴政正式启动灭六国战略的时候,六国也是如此互相观望,互不救援。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结合的一个结果。

首先,山东六国难以同仇敌忾,很大程度在于,六国不仅同秦国有矛盾,六国之间本身也有很大的矛盾。诸如燕赵之间的矛盾,赵国始终遏制燕国的发展,而燕国若要扩充实力,则必然要同赵国有一场血战。而南方的楚国也是如此,楚国在战国时期同韩、魏有很大的矛盾,同时跟齐国在泗上地区,也有很大的利益冲突。

由此可见,战国时期山东六国始终难以齐心抗秦,同六国在地缘上存在很大的矛盾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如此,战国时期列国因为地缘战略上的利益冲突,使其经常抱着坐山观虎斗的心态,来看待列国同秦国的纷争。燕国就是如此,在赵国长平大战失败后,燕国多次出兵攻赵,而在赵国真的亡了之后,燕国这次幡然醒悟过来。可这个时候,历史的大趋势已经难以扭转过来了。

同时,六国难以合力抗秦,也在于列国受到秦国冲击有大小之分的原因。在战国的局势图上,韩、魏两国受到秦国的冲击最为严重,因为两国一直都处在秦国东出的必经之路上。这样我们发现,历次合纵伐秦,我们都能看到韩、魏两国的身影。而赵国与楚国,在秦国刚崛起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齐国与燕国更不用说,两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远离中原战火。

这样我们便能发现,列国受到秦国冲击的力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齐、燕两国,受到秦国的冲击始终都很小。而处在抗击秦国第一线的韩、魏两国则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两国如若不联合抗秦的话,那么必然会是秦国鲸吞的对象。正因如此,燕国、齐国对于抗秦这样的大事从来都不积极。而韩、魏两国因为处在抗秦第一线,则始终怕被列国当做筹码,因此成为了“反复之国”。所以,这样的六国,聚合在一起也注定是一盘散沙。

历史就是这样,六国难以齐心协力抗秦,最终所导致的则是秦国启动灭六国战略后,六国依旧各扫门前雪。而也就是六国的覆灭,最终宣告了这个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战国时代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