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真相 > 正文

赵普为何反对赵匡胤传位给自己的弟弟呢?

赵普是赵匡胤的重要谋士,当年赵匡胤还是后周大将时,赵普经常为他出谋划策。后来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赵普出力不少。所以宋太祖上位后,就对赵普委以重任,而赵普也尽心辅佐天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当时,宋太祖有意传位给皇弟赵光义,但赵普认为“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不稳妥,故而极力反对。宋太祖此时对传位之事尚有疑虑,便让赵普暂时制衡赵光义,赵普由此“霸占”宰相之位近十年。

凡事有利有弊,赵普独相多年,有专权之嫌,从而遭到了同僚的嫉恨,更引起了宋太祖的猜忌。赵普对自己的不利处境甚为明白,同时也知道他的老对手赵光义在背后捣鬼,所以他果断发起反击,但不幸失败而被罢相。

赵普罢相后不到一个月,赵光义就晋封晋王。不久后,宋太祖又诏令晋王位居宰相之上。赵光义继位后,对左右说:“如果赵普还在中书,我也当不了皇帝。”由此可见,赵普被贬,为赵光义继位扫清了道路,影响甚大。

赵普知道自己定会遭到宋太宗的打压报复,所以他在宋太宗继位后,就主动提出辞去节度使之职,留住京城。但宰相卢多逊经常向天子进言,说赵普当年多次反对宋太祖传位给弟弟。宋太宗因此很是不爽,赵普的处境艰难。

当时,皇侄赵德昭、赵德芳以及皇弟赵廷美都有继位资格,这三人是宋太宗将皇位传给亲儿子的最大障碍。979年,赵德昭因受到宋太宗训斥而被迫自刎。981年,赵德芳猝死。两位皇侄相继去世,令赵廷美十分惶恐,于是他与宰相卢多逊合作,以保住权位。

卢多逊当年曾帮助宋太宗对付赵普,所以宋太宗继位后,就升任其为宰相。而卢多逊因深得天子宠信,从而权重一时,百官所上奏章,都必须先交由他审阅,然后才能呈送给天子。宋太宗为人多疑,对卢多逊专权之举渐感不满。

卢多逊对天子的想法也有所察觉,于是他和赵廷美一拍即合,结成同盟,欲通过帮助赵廷美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权势。宋太宗虽然有不少亲信,但这些人的综合能力不够,不足以成为宋太宗用来对付赵廷美、卢多逊的王牌。

宋太宗思来想去,认为只有赵普这个开国元老才是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于是他决定重新起用赵普。作为老油条,赵普对宋太宗的主动笼络,在感激涕零之余,也深知皇上的用意,故而主动表态:“臣愿备位中枢,以察觉奸变。”

赵普又上了一道密奏,称自己是忠臣,却被奸臣所害。而后又在密奏中打出“金匮之盟”这张牌,诉说当年杜太后临终“顾命”之事,表示愿以帮助天子除掉赵廷美来换取自己的复出。但天子是否愿意合作,赵普心中也着实没底。

宋太宗看了密奏后,急召赵普进宫,也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宋太宗又询问当年太后“顾命”之事,得到天子认可的赵普当即回答:“先帝若听臣言,则今日不睹圣明。然先帝已错,陛下不可再错。”

赵普所言,即表明自己当年反对的并非是宋太宗,而是“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如今他仍然持这种观点,也就是对事不对人。平心而论,嫡长子继承制确实比“兄终弟及”要靠谱些,不过宋太宗能够上位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宋太宗对赵普的回答很满意,于是感叹:“即便是帝王也会犯错,爱卿就莫要自责了。”君臣二人此刻颇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感,只是他俩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君臣之间没有多少真情,不过是各取所需,暂时合作而已。

赵普回府后,宋太宗便下诏拜其为宰相,封梁国公,同时又任命亲信石熙载为枢密使,为除掉赵廷美进行布局。赵廷美、卢多逊对赵普复出的真实原因心知肚明,便以退为进,主动请求宋太宗让赵普列班居于他们之上,没想宋太宗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为了尽快替天子除掉赵廷美,赵普多次暗示卢多逊主动辞官以保全自己。卢多逊贪恋权位,同时也坚信赵廷美能够继位,故而对赵普的警告视若无睹。

982年,在宋太宗等人的精心设计下,卢多逊被贬官,流放海南,赵廷美则被削夺王爵,迁居房州,宋太宗还派亲信日夜监视他。其余和赵廷美、卢多逊有关联之人也或多或少的受到牵连。

赵廷美的势力被铲除后,宋太宗念及赵普的功劳,对其十分尊敬,而赵普也因此志得意满。然而宋太宗生性多疑,加之他与赵普只是合作关系,如今既已达成目的,自然也不再需要赵普这个工具人了,于是他在983年将赵普贬为武胜军节度使。

984年,赵廷美抑郁而终。宋太宗得知弟弟的死讯,表面上悲痛欲绝,可心里却乐开了花。因为赵廷美一死,“金匮之盟”就彻底失效,他就可以将皇位顺利传给自己的亲儿子。

赵廷美之死,宋人多归咎于赵普。平心而论,赵普也只是“奉旨行事”而已,宋太宗赵光义才是害死亲弟弟的罪魁祸首。当然,赵普为了复出,甘愿当宋太宗的棋子,哪怕最终还是难逃被抛弃的命运,所以赵普确实也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