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真正的死因是什么?和演义中完全不同
吕蒙在东吴的地位颇高,但他的死法也很传奇,而且每一种背后都有他们的独特的逻辑,与之相应地,孙权与陆逊对待吕蒙的态度也各不相同,非常有意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第一种:演义死法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述的,吕蒙使用奸计袭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接着俘获并斩首关羽父子。之后关羽的冤魂前来索命,直接吓死了吕蒙。
《三国演义》之所以如此魔幻地设计吕蒙的死法,最根本原因还是作者罗贯中“尊刘贬曹”的正统思想作祟。而吕蒙确实是在关羽死后不久过世的,之后便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这里设计成被吓死对之后的历史不影响,所以这个逻辑在某种程度上是行得通的,符合文学创作规律。
不过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吕蒙是武将,参加过大小战役无数,屡次冲锋陷阵,怎么会怕一个死人呢?
所以罗贯中为了解释得通,做了两方面努力:其一是神化关羽,使其成为绝对的正面人物;其二是丑化吕蒙,将其塑造成奸邪小人的形象,二者一同作用,关羽就有了必须报仇“杀死”吕蒙理由,所以冤魂索命很符合读者的心理预期。
而且不管是演义还是正史,孙权对于关羽的死都有所忌惮,知道蜀汉会复仇,所以一直在努力淡化影响,比如将关羽头颅送到曹操那里,派人去蜀汉阵营求和等等。所以演义里面孙权对吕蒙的死讯表现得相对较为低调,同样地被吕蒙提携过的陆逊也应该是低调的。
所以按照演义的说法,不管孙权还是陆逊,都会低调处理吕蒙的死讯,不会大张旗鼓。
第二种:电视剧死法
毕竟演义冤魂索命太过魔幻,电视剧为了过审便努力改编使其符合现实逻辑,所以才有了这一版被吕蒙因功高震主被孙权给害死了,过世的时候还不忘让吕蒙的继任者陆逊去看望他。
毕竟鲁肃死后,吕蒙继任,应该就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了。而吕蒙袭取三郡之后,使得东吴得以全据长江,且获得荆州的人口与经济,实力大增,这等功劳自然能达到“功高震主”的程度,所以孙权忌惮吕蒙有一定合理性。
而且对于孙权而言,他的战略意图其实是既想占据荆州,又想稳住蜀汉继续跟自己合作。接下来如何稳住蜀汉呢?恐怕就是抛弃因功高震主受到忌惮的吕蒙,去讨好刘备——故而电视剧的改变逻辑上是行得通的。
另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因素就是吕蒙的出身,他是南渡的汝南郡(徐州一带)人,跟东吴本地豪强之间可能也存在利益冲突,孙权逼死吕蒙,其实也有讨好本地豪强的意思。
至于孙权叫陆逊去看吕蒙,背后也有一点“杀鸡儆猴”的味道。这么做的道理,可以联系到陆逊晚年受到孙权忌惮被赐死的遭遇。这说明孙权对陆逊并没有对周瑜那种程度的信任,提早告诫陆逊,表露出这种不信任,其实也挺符合历史的。故而陆逊对吕蒙之死,应该是保持敬畏之心。
不过要是看了正史的死法,你会觉得演义跟电视剧死法简直不要太离谱。
第三种:正史死法
《三国志》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吕蒙因病去世,很明确地说明不是被关羽吓死的,也不是被孙权逼死的。吕蒙准备袭取三郡的时候,就称病了,可能是真的带病的。而且吕蒙死的时候年仅42岁,属于英年早逝类似,说明所得的疾病可能是当时的不治之症。
吕蒙虽然是南渡的汝南郡人,但史书中没有任何关于他跟东吴的地方豪强的矛盾的记载,也没有任何跟孙权矛盾冲突的文字。相反孙权跟吕蒙一直都是很典型的明君忠臣的组合,属于君臣一心的模范榜样。
吕蒙最开始是依附姐夫邓当投靠孙策的,很早就加入了东吴势力,资历其实是非常深的。之后孙策遇刺,传位于孙权,吕蒙便开始得到孙权重用,跟随孙权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在逍遥津之战中,吕蒙还曾不顾个人安危掩护孙权逃命,对孙权有救命之恩。
吕蒙之所以能位列七十二名将,主要原因是他善于攻心,尤其是安抚敌对势力的人心。这在军事上被后世很多军事家所研究称颂,是对他的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正因为吕蒙忠心且能力突出,才得以在鲁肃病逝后接任大都督之位,这也是孙权对其最大的肯定。
所以吕蒙得病之后,孙权非常担心,想尽一切办法为其治病,甚至将其接到宫中方便医治并且自己可以经常来看望他。但为了不影响吕蒙休息,孙权还曾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偷偷观察吕蒙。史书中孙权对吕蒙极尽爱护,比曹操对郭嘉、刘备对法正还要夸张。这一对领导与下属,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
吕蒙不仅饱受孙权恩宠,他的个人作风也很值得称颂。他临死前嘱咐家人,丧事一切从简,并且叫他们将之前孙权赏赐的财物全部散发给百姓——可以说吕蒙的形象正面得不能再正面了,所谓的“奸邪小人”之说根本站不住脚。
至于吕蒙用了特殊手段袭取三郡,受到后人反感,根本原因还是后人对关羽乃至蜀汉的喜好,这当中很大一部分是《三国演义》影响所致。试想一下,大家各为其主,本来就无可厚非,用点计策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所以我认为正史中吕蒙的死法才最合理,孙权跟吕蒙的关系好的不得了,始终如一。如果孙权派陆逊去看望吕蒙,陆逊也一定是很感激这位曾经提携过自己的上司,说不定还会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