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辟后,变卖家产将他赎回的杨善待遇如何?
土木堡之变后英,明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大臣杨善自掏腰包,变卖家产将明英宗迎回都城。那么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成功过复辟后,杨善的待遇如何呢?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的杨善,最后确实得到了明英宗的厚报,不但当上了礼部尚书,还被授予丹书铁券,可谓是‘好人有好报’了。
杨善选择接回明英宗,其实并不是奉了明代宗的旨意,也不是奉了其他人的命令行事,而是出于对待明英宗的忠心,才选择迎接前皇帝回到朝中。试想,哪朝皇帝也没有一朝二帝的先例,更不可能一山容二虎。
所以明代宗即使是特殊时期的“代理皇帝”,但是也绝对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力和富贵,更别提考虑如何赏赐杨善这个问题,顶多是碍于自己和明英宗的身份和面子,才口头表扬了杨善,但是明代宗心里想的,一定是如何监视明英宗防止他与自己相争。
要想说清楚这事,还得从当初的土木堡事件与杨善这个人说起。
杨善1384年出生,一辈子活了74岁,这在古代绝对算是高龄老人,这与他为人处世的风格以及晚年的机遇也是密切相关的。根据史料上的记载,杨善的学历并不是很高,应该算是一个秀才。根据明朝官场上不成文的规定,要想当官还要当大官那一定要是一位举人才有机会进入内阁等重要的机构任职。单单从身份上来讲,杨善在前半生绝对不是什么举足轻重的人物。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发动战争要一举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时候十七岁的杨善则开始效力于燕王府。在朱棣夺取天下后,杨善因为曾经守护城池的功劳得到了朱棣皇帝的封赏,但是杨善的功劳可能并不是很大,只是其中的参与者,所以朱棣仅仅让他当了一个负责礼仪方面的小官。
等到了明英宗当上了皇帝后,杨善终于升到了正四品的官位,官位是鸿胪寺卿,然而这一天足足等了三十多年。拥有了三十多年官场经验的杨善,虽然不是什么大学士,也不是什么大文豪,但是杨善的官场经验非常丰富,为人处世也相当圆滑。
所以,不管后期是大太监王振还是其他人得宠的时候,杨善都牢牢地端住了自己的饭碗并没有因为权臣的更替而受到波折。
但是在杨善六十五岁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有名的土木之变,这件事情改变了两个皇帝和一群大臣的一生,这群大臣中就包括了杨善等人。
明英宗朱祁镇面对来势汹汹的瓦剌人,听信了周围小人的建议决定亲自率领明军出征,让自己的弟弟朱祁钰在京师摄政监国。带领的明军总共二十多万,号称五十多万军队,其中带领了一帮不太会打仗的大臣,这其中有鼓动皇帝出征的大太监王振以及张辅、朱勇、曹鼐、张益等五十多位大臣。
在出征的过程中,明军很明显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粮草供应过慢,前方的敌情并没有及时地传到明军将士的手中,而且不了解瓦剌人到底都做了那些准备。明英宗对于前方的战事只是空有一腔热血并没有做好详细的准备,只好继续相信自己的宠臣王振。但是王振此人对于官场上的阿谀奉承之道还是比较擅长的,提起行军打仗根本不行。于是在王振掌握军队指挥权后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所以,明军还未和瓦剌人作战之前,粮食供应与军队的行进情况,就早已经混乱不堪了,其中不乏自己人踩死自己人的情况发生。
在明军到达大同战场的时候终于发现了事情的不简单,瓦剌的实力明显占据了上风,如果这时候硬打胜算应该不大,所以朱祁镇未战先窃决定先将军队撤回。瓦剌方面看到明军撤退决定出兵追赶明军,为明英宗负责殿后的一众大臣不少都战死,虽然奋勇抵抗但是还是兵败被杀。
但是随后的情况简直是越来越不乐观,直到明军被瓦剌围困至土木堡。但是瓦剌却一边假装和明朝议和,一边又防备着明军的撤退。但是朱祁镇信以为真,以为瓦剌真的要议和,便率领明军从大营中出发,但是瓦剌人趁此机会突然发起进攻,导致明军大乱,各个部分都失去了联系。许多大臣在此次战争中丧命,明英宗则被瓦剌人抓去做了俘虏,王振则在乱战中被痛恨自己的人打死,只有杨善为数不多的人逃了回来。
土木堡事变后,以于谦为首等一些大臣,考虑到瓦剌人一时半会儿不能将朱祁镇放回来,而且还会不断地威胁明朝提各种要求,于是决定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