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赵匡胤能够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为什么不借鉴前朝皇帝

对朱元璋和赵匡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赵匡胤当初能杯酒释兵权,解决功臣问题,朱元璋为什么不借鉴这个方法?朱元璋到底是怎么想的?

建隆元年末,公元960年,在宋太祖平定了李筠以及李重进叛乱后,他召见丞相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代末年开始,数十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太祖的发问便提出问题之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治理的方法也无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安定。赵普的话还没有说完,宋太祖就连声说,你不用再说了,我全明白了。

其实从唐代的中期开始,安史之乱之后,朝廷一直依靠节度使巩固唐代政权,到了唐代灭亡之后的五代十国,继续延续节度使制度,掌握着兵权的节度使容易造反。宋太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石守信、高怀德等这些掌握兵权的兄弟们叫到一块,大家吃顿饭、喝杯酒,饭局文化嘛。

那么在酒桌上酒过三巡之后,赵匡胤就说道,我都了解你们是忠心的,可是你们的手下如果哪一天想贪图荣华富贵,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我想那个时候你们就身不由己了。他的那些将军一听这个话,也都了解宋太祖的意思了,第二天就纷纷的上书,要么说自己有病,要么自己岁数大了等等各种理由,就把兵权交给了皇帝。

于是宋太祖兵不血刃,没有通过大的政治清洗,就把兵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后人都会说赵匡胤手段非常的厉害,大家就会比较,那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他当了皇帝之后,为什么不采用一种比较温柔的方式来夺兵权呢?而是大肆屠戮自己的开国功臣呢?

根本原因是朱元璋的皇位和赵匡胤的皇位来的过程是不一样的。赵匡胤的皇位大家都了解,柴荣死了之后,把江山交给了自己七岁的儿子,然后当时的宋太祖为了夺权,假借北部辽国人进攻后周,朝廷为了安排北上抗辽,将赵匡胤封为都检点之后,就上演了古今中外非常有名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他开始到结束,其实也就几天时间而已,那么包括于后周过度到宋也只是几天的时间,并不是很长。

我们再去看下朱元璋,当时他的这些功臣和宋太祖时是不一样的宋太祖。宋太祖的功臣提起底不过是一群贪图荣华富贵的人,把宋太祖推上皇位,他们的成本都非常低,风险几乎没有,因为大家都了解这是一个自导自演的一个局。朱元璋可不同,朱元璋这帮是什么人?是帮着朱元璋共同打天下的人,是卖命的人。同样是得天下的功臣,不可能说吃一顿饭、一顿酒就把这些人的功勋全部抹掉,朱元璋登基之后封的爵也是一大堆一大堆的,也就是实打实的功臣实在太多了,但是越是这种功臣,就越容易自我膨胀。

朱元璋这个时候要考虑的是,他的这些功臣如果在朱元璋死了之后,他的子孙有没有办法降住这些功高盖主的人?如果不能怎么办?这些有功劳的人不懂得韬光养晦,皇帝是共患难容易共享乐难,如果这的时候还天天在皇帝面前显摆自己的功劳,或者说觉得自己有开国的功劳,去贪污、去豪取、去抢夺,朱元璋肯定要想办法收拾他们的。

所以有些人说朱元璋因为出身的比较卑微,说这种人比较的残暴,但是这种说法是比较片面的,或者说带有一定的主观的判断。朱元璋跟宋太祖所处的历史背景完全不同,不能苛求像宋太祖一样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那是不可能的,史书记载的所有事情,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按照史书照做的,因为有一句话叫做以史为镜。历史只是一面镜子,它不是灯塔,他不是照亮你前行的东西,它只能让你照一照镜子,看看这件事在历史上别人怎么做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