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风云人物 > 正文

曹操死后曹彰手里握着十万大军 曹彰为什么没有造反

对曹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死后曹彰手里握着十万的大军,曹彰为什么没有选择造反?曹彰心里是怎么想的?

前言

历史上,建安七子中的曹丕曹植曹彰都是一母同胞所生,曹操死后,在那个为权力不惜一切代价的年代,手握十万大军的曹彰并未起兵造反,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跟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原因吧!

曹彰

曹彰,字子文,自小就跟平凡人不同,就连胡须的颜色也跟别人的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胡须都是黑色或者灰白色,而曹张的胡须却是黄色,因此被曹操称为黄须儿。都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在曹操跟卞夫人生的四个儿子当中,除了体弱多病的曹熊很早就去世,剩下的就是曹丕,曹彰和曹植。曹植是三个人当中最有才华的,年少聪颖深得曹操的器重,曹丕虽然比不过曹植,但是也是比较厉害的,文武双全。唯独曹彰,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文学几乎为零。

▲影视剧中的曹彰

年幼时候的曹彰,爱好骑马射箭,而且还有惊人的臂力,勇猛过人,好像一个天生的斗士,可以跟老虎单打独斗,徒手将老虎制服,连百兽之王都要敬他三分。武力超群的曹彰,特别不爱学习,一心只想着如何提升自己的武力,对于文学一窍不通,在古代,古人对学习也是十分重视的,曹操见曹彰如此的不爱学习,还因此批评他,说他空有一身武力但是没有知识在脑子里,这是绝对不行的。不仅如此,曹操还让曹彰学习《诗经》和《尚书》,一心只想练武的曹彰哪儿肯啊,于是就想办法说服父亲,他告诉父亲,自己并不想做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他想像霍去病和卫青那样,做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军。

后来,曹彰也向曹操证明了他是一个有用的武将之才,曹操看到这一点,觉得很欣慰,认为曹彰的确实是一个善于打仗的人才,所以也没有在逼曹彰学习,就让他如愿,跟随自己一起征战沙场,当一个将军。在教育方面,曹操向来对自己的儿子严厉,在他带领曹彰出征之前,再三叮嘱曹彰,他们虽然是父子,但是那是在家里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中也有军中的规矩,曹操希望曹彰能够遵守王法,不要擅作主张,面对曹操的叮嘱,曹彰自然是拍拍胸脯,让父亲放心。

▲英勇善战的曹彰

出征之后,曹彰发挥出了他惊人的武力,将敌人打得落荒而逃,曹彰乘胜追击,丝毫不怕困难,虽然中途受了伤,但是他的气势仍然不减。军中有将士认为他们远道而来,自然是很疲倦,所以劝曹彰不要追击敌人,免得中了敌人的埋伏,曹彰却不以为然,认为带兵打仗就是为了胜利,要是不追击,那岂不是放虎归山吗?于是他带领大军穷追猛打,终于追到了敌人,并且大获全胜,平定了北方。曹彰特别高兴,还翻倍地犒劳自己的将士,后来面见曹操的时候,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自己的将士,这让曹操非常高兴,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曹丕

曹丕,字子恒,是一个文武双全之人。年幼时的曹丕天资聪颖,后来又受到了曹操的良好教育,饱读诗书,所以打下了很深的文学基础。在曹操的教育下,曹丕六岁学会射箭,八岁学会骑马,十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征战沙场,有着很强的生活阅历。

历史上,曹操所认可的候选人有大儿子,曹昂,小儿子曹冲,然后就是曹丕和曹植,但是曹昂和曹冲都不幸英年早逝,特别是曹冲的夭折,让曹操感到悲痛不已,那是自己最受宠的儿子。所以后来候选人就只有曹丕和曹植,曹丕和曹植都是一母所生,为了成为最后的候选人,曹丕和曹植便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原本最开始曹植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由于自己太过张扬,终究让曹操失望,这无疑是给了曹丕很大的机会,后来曹丕想方设法用尽各种计谋,终于战胜了曹植,得到了继承权。220年,曹操撒手人寰,曹丕也如愿继位。

▲影视剧中的曹丕

在《三国志》中,曹彰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军,并且手中统领了十万大军,这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谋权谋朝篡位的好机会,他手中的大军完全可以将曹丕拿下,然后自己登上皇位。但是曹彰并没有这么做,这是后世很多人不理解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深究原因吧!

曹彰的志向并不在皇位上

前面提起,曹彰从小就不爱读书写字,还因此受到了父亲的批评,因为他的志向就是做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军,对皇权根本就不感兴趣。对于曹彰而言,你如果跟他谈文学,谈四书五经,他可能立马就睡着,但你要是跟他谈打仗,说不定他会跟你从白天聊到黑夜,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这就是曹张的个性所在。一直以来,曹彰的注意力都在舞刀弄枪上,想的是如何打败敌人,如何让自己更厉害,如何让自己的武力更上一层楼,他只喜欢享受击退敌人的快感,那些枯燥无味的文学和政治,对于他而言,简直就是无趣至极。曹彰的心思全都在这上面,他哪里有心思去跟曹丕和曹植争夺位置,更何况,他常年征战在外,也没有什么机会去跟曹丕和曹植做斗争。就包括后来曹丕继位,他也是想征战沙场,对曹丕的皇位也没有一点兴趣。

曹彰被司马懿忽悠

在曹操临死前,他就把辅佐曹丕的重任交给了司马懿,司马懿自然不会辜负曹操的嘱托。曹丕继位的时候,自然是很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就落到别人的手中,于是就变得疑心病特别重,小心翼翼。曹丕把曹彰视为他最大的威胁,因为曹彰手握重兵十万,随时都有可能起兵造反,所以他对曹彰十分猜忌。

曹彰也不是不了解这一点,他意识到了曹丕对他的猜忌,担心自己哪天就会无缘无故地死在曹丕的手下,所以在曹操死后,曹彰带着十万大军前去吊唁。这个症状属实把曹丕吓得不行,于是司马懿前去劝说曹彰。他了解曹彰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于是先通过这一点,跟曹彰说,曹操生前希望的是兄弟和睦,并且曹丕的皇位也是曹操给的,如果说曹彰和曹丕在曹操去世后,就开始一系列的皇权斗争,那他老人家黄泉路上也不会安息的。

曹彰听到这一点,自然是犹豫不决的。见到曹彰犹豫不决,司马懿又继续说,曹丕是曹操亲自扶持出来的,于情于理都应该继承皇位,并且曹丕还有很多信服他的人,如果这个时候曹彰跟曹丕斗争,就算是用武力夺得了皇位,也很难让那些大臣臣服于他,更何况,他们二人如果在这个时候斗争,无疑是给敌人可趁之机,那么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岂不是就这样葬送了吗?经过司马懿的一番劝解,曹彰确实心动了,也告诉司马懿,自己只是一时冲动,但是既然自己手中掌握军权十万,那曹丕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的,这时候司马懿就对曹彰说,让曹彰让出军权,曹彰认为司马懿说的话有道理,于是就让出自己手上的十万大军,只身一人面见曹丕,两兄弟一见面,因为父亲的去世抱在一起哭了好一会儿。

▲曹彰有自知之明

从某种角度而言,曹彰没有起兵造反,谋取皇权,其实他是有自知之明的。首先,古代的继位方式一般情况下是嫡长子继承制,最开始曹丕他们三兄弟的母亲并不是曹操的正室,后来曹昂死后,他们三兄弟的母亲卞夫人便成为了曹操的正室,与此同时,曹丕就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嫡长子,所以在他们之间,曹彰是没有资格当继承人的,除非在曹操死之前曹丕就已经死了,那他还有一点当皇帝的可能。其次,曹彰自幼就不喜欢学习,简直就是一切粗鲁的蛮人,他只会打仗,论政治论文学一窍不通,所以他也深知这一点,更何况,在曹丕和曹植斗争的时候,他就被自己的父亲曹操安排在外打仗,曹操可能也认为他只会打仗,没有谋略,所以很难胜任皇帝,就算他用武力夺得了江山,那他很有可能也会在短时间之内葬送江山,毕竟那些阴险狡诈的事情,他光用武力是应付不过来的。

▲曹操和曹冲

要了解,要想当好一个皇帝,并不是单单靠武力,还要靠一个聪明的脑子,还要有丰富的文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但是这些曹彰都没有,所以就算曹操很认可他,他也不可能放心把这么大的一个江山交到曹彰的手里,曹彰自己也了解这一点。所以,在曹丕和曹植为了继承人身份争夺的时候,他一心只了解打仗,无形中,曹彰已经退出了这场继承人之位的斗争。

总结

在他们三兄弟当中,这三个人都各有所长,但是志向并不相同,有两个人一心想当皇帝,有一个人只想当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很多人在影视剧中,都认为曹彰意图谋反,其实不然,如果他真的对皇位有兴趣,那他早就起兵造反了。事实上,关于曹彰手握重兵,为什么不在曹操死之后起兵造反?仍然是众说纷坛,但是有一点特别明显的是,曹彰的确对文学政治一点兴趣都没有,对那些皇位的斗争也是没有任何兴趣,事实也证明了,曹彰是一个很有勇气的大将军,自他跟随父亲出征以来,就帮助父亲击退了不少敌人,也让很多人都特别害怕他,生怕一个不注意就成为曹彰的刀下亡魂,毕竟曹彰的性格还是很猛烈的,你一旦惹到了他,那后果必然是不堪设想的。

▲影视剧中的卞皇后

但是不得不说,曹操还是很有明智的,如果他不听司马懿的劝阻,那么自己的下场也不是很好,更何况他还是一个极有孝心的人,必然不会让自己的父亲在黄泉路下走不安息,就算是要完成父亲的遗愿,曹彰也不能跟曹丕一直斗争下去。所以为了顾全大局,曹彰还是听了司马懿的话将兵权让出去,这一点,不免让很多人都为此称赞他。试想一下,如果曹彰真的起兵造反,将曹丕杀了,然后自己当皇帝,那么,他后来面对的问题,将会是他难以承受的,哪怕他是一个在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大将军,但是凭脑子,他是比不过那些在背后耍阴招的人的,这也是为什么曹操不把他认定为继承人的原因之一,相比于曹彰,曹丕内心阴沉,自然有足够的能力继承皇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