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为何会如此器重张九龄呢?
孟浩然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能在朝堂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哪怕他都隐居了,却心有不甘,于是在四十多岁的时候,认识了当朝丞相张九龄,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既然这首诗是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就不得不提一下张九龄这个人了。张九龄是唐朝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文采斐然,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凭借着自己超然的人格魅力深受后人敬仰、推崇。据说当初每逢有官员推荐人时,玄宗都会问有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可见皇帝对他也是极为欣赏的。
张九龄作为一名有胆识、有远见的政治家,自是天赋过人,少有才学,且他不但做官做得好,诗文也写得好。张九龄最突出的是五言古诗,文笔清淡,但又寄托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被誉为“岭南第一人”,他的诗歌《望月怀远》里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至今是被人称道的经典。
开元二十一年时,张九龄升任了检校中书侍郎,后拜中书令,据说也就是这年,孟浩然写了这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与录用。他借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热情,意境深远,气势宏大,虽最后官没做成,但诗却成了流传千年的名篇,堪称山水诗中的杰作。写完这首诗的第二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但结果依旧是让人失望的,于是,四十多岁的孟浩然又一次回到了家乡襄阳。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湖水暴涨的洞庭湖,水天相接,景象壮阔;湖上的水汽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风起之时,波涛荡漾,涌向对岸,其气势雄伟,好像要撼动了整座岳阳城一般。在孟浩然的笔下,八月的洞庭湖是十分壮阔的,带着凛冽的气势,震撼着世人,也吸引着无数人前来,只为目睹洞庭湖的壮观景象。
想要渡河却苦于没有船只,在这盛世之下,满怀抱负的孟浩然又怎只甘心闲居着呢?这种苦苦寻求机会却始终无出路的困境,正如想要渡船却没有船只一样,让人无奈,也让人惆怅。而坐在湖边的诗人看着那些垂钓之人,也难免生出一份羡慕之情,这其实隐含的不就是诗人与官场吗?他希望张九龄能做引荐他的那只小船,也希望自己是那些垂钓者中的一员,不用只在无奈下过隐居生活,他希望自己也能走上朝堂,施展自己的才华,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抱负,这种期望贯穿了诗人的一生,恐怕即使去世了,这也是孟浩然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了吧!
古代人在诗歌方面是真的很厉害,现代人求引荐一般都是很直白的,极尽全力的夸耀自己或夸耀对方,有些人为了得到求职的机会,就会显得很谄媚。但孟浩然这首诗,虽是干谒诗,却自然含蓄,或许这就是属于文人的傲骨吧,即使是求别人引荐,也依旧不施自己的节气,但往往这样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欣赏,被人看中,尤其是像张九龄这种很有风骨的人。只有自己看重自己,才能让别人高看你,倘若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放在了很低的位置上,那也怨不得别人也低看你了。
不过既然是干谒诗,本身就要很得体了,哪怕是称颂别人,也要不失身份,只有自己做到了不卑不亢,才能不落俗套,称之为佳作。而孟浩然的这首诗显然是个中精品,在类比的修辞下,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愿望,且因为诗歌的文笔好水平高,更会从另一方面展露自己的才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引荐者也不禁被才华折服,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些事情,因为学业或职业需要写自荐信,这个时候文笔就能凸显出来了,好的自荐信自然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适度”在哪儿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过犹不及,放在自荐上也是一样的,能在含蓄委婉中将自己的志向表达得如此清晰,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古人的文采是真的让人佩服的。
孟浩然写给张九龄的这首诗,不但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还因为借景抒情将景给带火了,诗也成了洞庭湖诗中的名篇。所以说,如此有才气之人则能不让人佩服呢?也难怪连诗仙李白都曾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种直白地表达欣赏之情也绝对是真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