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 历史纪事 > 正文

陈友谅的势力非常强,为何却被朱元璋打败了呢?

元朝末年,各路群雄纷纷揭竿而起,实力最强当属陈友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陈友谅是湖北沔阳人,就是现在的仙桃市,他是渔民出身,凭借有文化,当了一个小吏,起义军徐寿辉带领的队伍攻打他家乡时,他随即加入。

在队伍里,他成了倪文俊的手下,因为有文化,得到倪的重用,很快便升为领军元帅,这也为他将来的实力强大奠定了基础。

后来,倪文俊和徐寿辉两人合作不愉快,掰了,倪文俊选择投靠当初自己提携的陈友谅,却不料,刚进阵营,便被提前埋伏好的刀斧手砍死。

对陈友谅来说,倪文俊本是他的贵人和恩人,但他为了私利,却恩将仇报,杀了恩人,顺势还收了恩人的部众,壮大自己的实力。

这样一来,陈友谅一跃成为最强的后起之秀,也是当时唯一能和徐寿辉抗衡的强人,得势之后,他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开启了奢靡的生活。

物欲的享受,会让一个人很快膨胀,陈友谅正是如此,他开始对跟随自己的属下蛮横,稍有不如意,便动手。

他手下主管水师的赵普胜将军,正是因为不听话,而惨死,而这也给他日后和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失败埋下了隐患。

同时,通过这几件事,陈友谅的为人,也是被手下的人看得清清楚楚,他为了私欲可以杀恩人,杀有能力的人,因为他的眼里只有自己。

很多有才华的人,认清他不忠不义的真面目后,逐渐开始远离他,很多人选择投奔了朱元璋。

和陈友谅相比,朱元璋的人生经历真是太难了,从小过着最底层的生活,小小年纪就放牛,当和尚,讨饭,尝尽世间的苦,这样的生活起点和陈友谅没法比。

朱元璋跟着起义后,从小兵开始,凭借聪明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慢慢让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是和陈友谅比还是差太多。

在朱元璋占领应天后,长江上游是陈友谅,下游是张士诚,这两人相约攻打朱元璋,事成之后,要平分他的领地。

朱元璋用反间计,成功让陈友谅上当,败逃后,陈心不甘,趁着张士诚调虎离山,将朱元璋的注意力集中到安丰后,再次进攻。

这一仗,打了将近三个月,才等到朱元璋带着二十万援军赶回来,陈友谅带着六十万大军和朱元璋在鄱阳湖相遇。

要说这样悬殊的战斗实力,朱元璋胜算并不大,但是,历史总是这样出其不意,反倒是强大的人,最后失败了。

战斗中,陈友谅将自己的豪华大军舰们,用绳索连在一起,弄了一个大阵,而朱元璋只有小船迎战,昏天黑地地打了三天,朱元璋损兵折将,马上就要坚持不住了。

天气突变,狂风大作,东风吹,战鼓擂,朱元璋利用这大风,用起了火攻,这一下,陈友谅那些连在一起的大军舰们一个烧了,就等于全都着了。

这场景脑补一下,是不是有一种非常熟悉的画面感,火烧赤壁是不是跃然出现在脑海里,事实上,这时候《三国演义》还没写出来呢。

这场水战开打时,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正在张士诚的手下为官呢,想必,日后他书中所写的正是此刻的真实场景。

朱元璋利用自身小船灵活自如的优势,取得了胜利,这一下子,让受挫的陈友谅气急败坏,在第二天的战斗中,一定要用炮轰死朱元璋。

陈友谅知道朱元璋乘坐的是有白色桅杆的小船,便让士兵只管猛打有白桅杆的小船,誓要杀了朱元璋。

朱元璋的智商也不是白给的,很快就发现了陈友谅的意图,于是,他命人把所有船的桅杆都涂成了白色,混淆视线。

两人的鄱阳湖一战,打了三十六天,确实有一种,谁胜谁就能得天下的意思,毕竟当时有实力竞争的三个人,当属陈友谅最强,张士诚虽然有实力,却没有远大的理想,然后便是朱元璋。

最后,陈友谅因为士兵多,消耗也多,只能想办法突围,正当陈友谅把头伸出船外观察时,一支乱箭,射中他的头,一箭贯穿,当场毙命。

首领一死,手下的兵自然溃散,这一仗朱元璋大获全胜,他不仅是战斗胜利,也给自己获得了当皇帝的绝对优势。

很多人会说,这是朱元璋的天命,命中注定他就是皇帝,但是,我们也要说,这和朱元璋的为人做事有关。

当年朱元璋加入义军时,进了郭子兴的队伍,他打仗时冲锋在前,得到战利品也一概上交,获得赏赐,也会分给大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真实体现在他身上。

郭子兴很赏识他的为人,直接把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也就是著名的皇后马大脚。

朱元璋是一个懂得报恩的人,在郭子兴被人暗害时,他奋不顾身去营救,而陈友谅却是在有权后,杀恩人倪文俊,杀主公徐寿辉。

两人的人品一比,立刻便出了上下,因此,在战场上,得人心之人,和不得人心之人,下场自会有差别。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决定你能走多快,但真正能够决定你走多远的,那只能是人品,这也正是陈友谅败给朱元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