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要将富户迁到凤阳呢?

在明朝历史上有过两次人口大迁徙。第一次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天下富户迁往他的家乡凤阳。安徽凤阳在历史上本是个贫穷之地,而且天气多旱,庄稼很难有个好收成,所以,那些富人是很不情愿到此地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其实,这花鼓戏中唱的虽有实情,但不尽然。原因是,那些被强行迁来的富户、商人,他们并不愿意在此生活,所以总想着逃跑,于是就扮成讨饭的外逃,逃出去被发现了又被抓回来,抓回来再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长年累月逃荒的现象,这种气象再加上当地本来就旱,于是就编了这个唱词,来黑他们的老乡朱皇帝。

这是明朝第一次的人口大迁徙,而第二次是在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从各地迁人口到南京,是想充实京城的人口数量,毕竟是经过多年战乱,人少了就少了繁华。可这次大部都是苏州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朱皇帝有个毛病,就是闲下来喜欢出宫走走,也叫做“微服私访”。其实用意很明确,一则体察民情,因为他当皇帝前也是个农民,较之其他王朝的开国之君,还是比较“同情”百姓的;这二来吗,朱皇帝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是想知道他老朱在民间的口碑如何。一日,朱皇帝闲来无事,又微服出宫了。

这次老朱并没有走远,只是在南京的街面上溜达。他行至三山街时,看见街上有一老妇人,此老妇貌似年至花甲,且面善,又见她门前有一小板凳,遂借来坐了下来,与那老妇人便唠上嗑了。

朱元璋问老妇是哪里人,老妇回答说是苏州人。苏州昔日张士诚的老巢,朱皇帝听了便来了兴趣,于是又问:“张士诚在苏州为政怎么样?”老妇说:“大明皇

帝起兵来攻的时候,张王自知非真命天子,便率全城归附。苏人不受兵戈之苦,至今感率其恩德。”这老朱可就不舒服了,本来十断几句赞美之言,不成想老妇不但只字未提,倒夸了张士诚。于是良久无言,问了老妇的姓名,然后拂袖而去。

那老妇人不知是朱皇帝,若知,岂有夸张士诚之理?依朱元璋之行为,这名老妇人肯定是要倒霉了,不然朱元璋为何问其姓名?至于到底怎么样了,史料并无记载。

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对朝臣说:“张士诚于苏人,初无深仁厚德,昨见苏州一老妇,深感其恩。何京师千万人无此一妇也?”(《菽园杂记》)洪武二十四年后,朱元璋令从各处往京城迁人口,以实京师,其中主要以苏州一带人为主。

想来,老妇之言对朱元璋触动很深,他这样做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觉得苏州人容易满足,受小恩即能感德;二是苏州人因比原因便于控制,放在京师有利于安全。大概如是,据此,那老妇应该无事矣!纵观朱元璋行事,此也算是个特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