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在位时期分封的六个诸侯国分别都是哪些国家?

前829年(共和十四年),周厉王死于彘国,太子静在召穆公家长大了,召穆公、周定公以及诸侯拥立太子静继位,即周宣王。 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周宣王继位后,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张仲一帮贤臣辅佐朝政。并且,周宣王借助诸侯之力,陆续讨伐猃狁、西戎、淮夷、徐国和楚国,使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同时,周宣王在位时,还分封或者改封了6个诸侯国,从而来拱卫周王室。那么,问题来了,这六个诸侯国最终都是什么结局呢?

一、申伯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西周后期,申伯是周宣王的母舅,也是西周的卿士,文武兼备,在辅佐周宣王“中兴”的过程中立有大功,因此周宣王又增封申伯。当时周宣王为了防御南边的楚国,所以将申伯册封到了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以此建立申国。

周宣王去世后,周幽王即位。众所周知,西周正是在周幽王时期走向灭亡的。周平王东迁以后,申国是东周王室的南大门,为了防备楚国的袭扰,周王室甚至在该地区驻扎了大军。申国也加强了与中原内地诸侯的联系,曾将申女嫁于郑武公。春秋早期,楚国北上,地处要冲的申国成了攻击目标之一。

周庄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楚国于春秋初期开始扩张,楚文王讨伐申国,楚国和申国之间有邓国(南阳邓州市),楚国进攻申国,必须要经过邓国。然而邓国为姻亲,即当时的邓君祁侯为楚文王的舅舅。对此,邓国上下都反对借道给楚国,不过,邓君祁侯却对楚国没有设防。于是,申国被楚文王亲率大军消灭以后,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宛(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而就邓国来说,也在申国灭亡之后被楚国顺手吞并了。

二、吕国

在改封申国的时候,吕国也在同时被周宣王改封于申国以西,从而来遏制楚国的扩张势头。

吕国(虞夏时期—公元前688年)是虞夏时期至春秋时期的侯国,由吕氏部落所建立,定都于今山西省吕梁市一带。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吕部族由羌人分出,与申部族由甘肃东部东迁到山西中部的汾水中游,因协助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也即今山西省吕梁市一带。

《史记·齐太公世家》所说 “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路史· 后纪四》说“共工之子噎鸣,又叫伯夷,为寞心吕,且功于水,封吕”。 商朝末年,吕国协助周武王姬发击败了商纣王。西周建立后,周武王仍封吕国为侯国。

周宣王时期,将吕国迁移到今河南省南阳市一带。公元前688年,吕国被楚国消灭。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周宣王意识到了楚国的威胁,并且改封了申国和吕国来抗衡楚国。但是,从最终的结果来看,申国和吕国,却成为了楚国问鼎中原的跳板了。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来否定周宣王的初衷。

三、韩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韩国(西周初年―前757年),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始封君主是周武王之子。到了西周后期,周宣王在位时,将韩国改封到韩城,也即今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和今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一带。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也即春秋时期,韩国被晋国消灭。值得注意的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其君主就出自周宣王册封的韩国。换而言之,战国时期的韩国,也是一个姬姓诸侯国。

四、樊国

樊国,古国名,姬姓,公元前11世纪虞仲所建。西周初期,樊国的都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到了周宣王在位时,将樊国改封到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邑(今河南省济源市一带),故曰"阳樊"。

《待·大雅·蒸民》曰:"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的记述。仲山甫(父)即周宣王的卿士,食采于樊,《国语·周语上》有仲山父谏阻周宣王,不要立鲁武公幼子为鲁国太子之事。仲山父还劝阻宣王不要"料民于太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云:"樊皮叛王"。樊皮即樊侯仲皮,是樊仲甫的后人。

公元前664年,周王室命虢公讨伐樊国,并把樊皮抓回京师。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将阳樊之地赐给晋国,晋文公围樊,樊人不服,后有感于樊人德行,才放樊人出城,樊国遂为晋国所有。由此,对于姬姓樊国的疆域,最终被晋国占据了。

五、杨国

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的记载,在西周时期,原本存在一个姞姓杨国。姞氏是汉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被认为是上古八大姓之一。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传统的姓氏。西周时期,姞姓杨国被戎狄消灭。

姞姓杨国灭亡后,周宣王把儿子尚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一带),为杨侯,这就是姬姓杨国。进入到春秋时期,晋献公吞并了杨国。

六、郑国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弟弟友于郑(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一带),建立郑国。郑桓公听从了太史令的建议,于周幽王八年(前774年,郑桓公三十三年),将他的族人迁移到洛水东部,居住在虢(今河南省密县东南)、郐(今河南省荥阳市北)献出的10座城邑,也成为了后来郑国的基础。

由此,到了东周时期,郑国迁移到今河南省一带,建都于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一带)。对于郑国来说,主要版图位于今河南郑州一带。春秋初期,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春秋小霸的说法。在春秋时期,郑国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诸侯国,比如郑国的立场,往往会影响到晋国和楚国的争霸战争。到了战国初期,郑国被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消灭了。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